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8年国审农作物品种介绍———水稻(四)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3-27  互联网

甬优11号

选育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作物研究所、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甬粳2号A×K316211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2天,比对照秀水63长5.7天。株型紧凑,长势繁茂,叶色浓绿,叶片窄长直挺内卷,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株高126.8厘米,穗长22.9厘米,每穗总粒数257.3粒,结实率76.8%,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抗性频率55%;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2.8%,长宽比2.2,垩白粒率18%,垩白度1.9%,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63.2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21.63%(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93.8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17.6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5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19.73%,增产点比例10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6.0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9.2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较迟,产量高,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浙江、上海和江苏南部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春优58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春江12A×CH58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0.0天,比对照秀水63长2.6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株高122.4厘米,穗长20.6厘米,每穗总粒数225.2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3.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80%;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4.2%,长宽比2.2,垩白粒率13%,垩白度1.6%,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3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20.37%(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14.4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21.7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3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21.03%,增产点比例10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7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20.2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宜在浙江、上海和江苏南部、安徽南部的稻瘟病、条纹叶枯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常优4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武运粳7号A×CR-25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7.4天,与对照秀水63相同。株型适中,叶片直挺,每亩有效穗数17.1万穗,株高109.5厘米,穗长18.8厘米,每穗总粒数175.6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10%;白叶枯病平均2级,最高3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5.8%,长宽比1.8,垩白粒率9%,垩白度0.7%,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8.5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7.93%(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34.5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5.9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1.5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6.96%,增产点比例75.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8千克,比对照秀水63增产7.3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条纹叶枯病,米质优。适宜在浙江、上海和江苏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的稻瘟病、条纹叶枯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6优160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6A×R16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6.1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3.1天。株高127.2厘米,穗长21.9厘米,每穗总粒数212粒,结实率74.9%,千粒重23.4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4级,穗颈瘟发病率3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综合抗性指数2.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9%,垩白粒率24.5%,垩白度3.0%,直链淀粉含量15.1%,胶稠度84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8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4.4%(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51.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9.6%(极显著),比对照9优418增产6.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7%,增产点比例93.8%。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4.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新稻18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盐粳334-6//津星1号/豫粳6号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6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2.6天。株高106.6厘米,穗长15.5厘米,每穗总粒数138.3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5.6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2级,穗颈瘟发病率3级,穗颈瘟损失率3级,综合抗性指数2.8。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1%,垩白粒率38%,垩白度3.7%,直链淀粉含量16.1%,胶稠度82毫米。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3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3.5%(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40.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7.6%(极显著),比对照9优418增产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6%,增产点比例1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9.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2.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泗稻12号

选育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品种来源:盐99-1/泗稻69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5.6天,较对照豫粳6号晚熟2.6天。株高104.4厘米,穗长16.8厘米,每穗总粒数138.5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5.3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3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5级,综合抗性指数4.6。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2%,垩白粒率31%,垩白度3.4%,直链淀粉含量17%,胶稠度83毫米。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6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1%(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35.8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6.8%(极显著),比对照9优418增产3.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1.9%,增产点比例93.8%。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1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2.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陕西关中地区种植。

圣稻15

选育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镇稻88/圣稻30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5.1天,较对照豫粳6号晚熟2.1天。株高104.2厘米,分蘖力一般,穗长16.9厘米,每穗总粒数150.3粒,结实率85.4%,千粒重26.9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2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5级,综合抗性指数4.4。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3%,垩白粒率49%,垩白度3.9%,直链淀粉含量17.2%,胶稠度83毫米。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4.5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5.6%(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09.2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1.9%(极显著),比对照9优418减产0.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9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8.7%,增产点比例81.3%。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6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1.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陕西关中地区种植。

中花18号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皮泰/IR36//中系8215/DV8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69.7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2.3天。株高114.5厘米,穗长18.9厘米,每穗总粒数119.4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5.6克。抗性:苗瘟5级,叶瘟4级,穗颈瘟3级,综合抗性指数3.5。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8%,垩白粒率10%,垩白度0.7%,直链淀粉含量16.8%,胶稠度82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8.1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4.6%(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05.3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0.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4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2.7%,增产点比例63.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0.7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9.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中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5优190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5A×R19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9.6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10天。株高130.7厘米,穗长21厘米,每穗总粒数211.8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4.1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2级,穗颈瘟发病率1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综合抗性指数1.5。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4%,垩白粒率25%,垩白度2.9%,直链淀粉含量15.1%,胶稠度85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8.7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40.8%(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97.4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38.7%(极显著),较对照津原45增产18.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02.5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39.7%,增产点比例1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4.6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30.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晚熟,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津糯1号

选育单位:天津市原种场

品种来源:月之光/中作321//辽盐4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糯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5.2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5.4天。株高108.4厘米,穗长18.7厘米,每穗总粒数123.8粒,结实率93.9%,千粒重25.4克。抗性:苗瘟2级,叶瘟5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1级,综合抗性指数2.6。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直链淀粉含量1.4%,胶稠度100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糯稻标准。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7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7.2%(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95.6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8.5%(极显著),较对照津原45增产1%(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9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7.9%,增产点比例10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5.3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22.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京糯11

选育单位:北京农业生物技术

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京稻21///中作92-101//H602/H654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糯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2.3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2.7天。株高118.8厘米,穗长22.2厘米,每穗总粒数130.2粒,结实率93.9%,千粒重24.6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5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2级,综合抗性指数3.3。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5%,直链淀粉含量1.4%,胶稠度100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糯稻标准。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3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4.1%(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87.6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6.9%(极显著),较对照津原45减产0.4%(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1.6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5.6%,增产点比例90.9%。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4千克,较对照中作93增产20.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垦稻2016

选育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冀粳14号/意大利4号//春42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4.1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4.5天。株高130.7厘米,穗长20厘米,每穗总粒数194.2粒,结实率87.3%,千粒重26.5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3级,穗颈瘟发病率5级,穗颈瘟损失率2级,综合抗性指数3.1。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7%,垩白粒率32%,垩白度2.6%,直链淀粉含量16.8%,胶稠度81毫米。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6.5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0.6%(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88.1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7%(极显著),较对照津原45减产0.3%(不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3.7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14.1%,增产点比例90.9%。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0.6千克,较对照中作93增产21.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3-27/29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