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提高农资保障能力实现农民收入稳定

网友投稿  2009-03-10  互联网

□本报记者张钗

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湘宁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在农药行业工作多年的经历使得张湘宁代表一直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对中国农资行业的走向给予高度关注。在两会期间,记者走访了这位农药专家。

《农资导报》:去年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规模化经营上有了新的调整,您怎么看这些变化?

张湘宁:这些政策会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无论是要拉动内需,还是要解决农村问题,最根本的都是要提高农民收入。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提高农民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农资导报》:最近一个时期,国家几次提高了粮食收购价,这对提高农民收入的作用如何?

张湘宁:提高农民收入,除了要提高粮食价格,还要提高粮食的品质。为什么有些进口大米几十块钱一斤还很受欢迎?就是因为品质好。因此,提高粮食品质或说提高农产品品质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方向。而要提高粮食的品质,就要考虑到化肥、农药、种子等等各种因素,这正是农资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

《农资导报》:土地的集约化经营会对农资需求带来什么变化吗?

张湘宁:因为土地流转,在农村将形成一批种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同样关注粮食和农产品价格,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同样受到农业收入的制约。从整体上来讲,集约化经营并不会对化肥、农药、种子这些农资产品的需求总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政府提出要保证18亿亩的耕地,18亿亩的耕地面积没有变化,农资的投入变化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农资导报》:那么,对农资产品价格会带来什么变化吗?

张湘宁:我们的粮食价格也在缓慢上涨,但相对于中间环节的上涨幅度,则显得太小了。因此,目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仍然不是很高。我考察过很多地方,发现了农民或农村致富的一个规律,那就是不种粮食。化肥农药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物资,导致农民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的原因并不是农资涨价,而是因为农民的收入低。这也是我们国家农药新产品价格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农资导报》:请您谈一谈全球金融危机对农资行业的影响。

张湘宁: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农资行业是有影响的,而且对某些品种影响非常大,草甘膦就是其中之一。我认为,将来国家应该加大调整农药产业结构的力度,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农资导报》:纳入国家振兴纲要的十大产业已经确定,其中石化产业中又着重提出保障农药、化肥的供应,进行结构调整。这将对行业带来什么影响?

张湘宁: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将会推动农药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国家应该加大在新药创制上的支持力度,否则我们与国外同行业的差距会不断拉大。我们从国外进口新药的价格是很高的,所以,加快国内新药创制的步伐对农业发展是长远利好。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3-10/29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