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技创新 有容乃大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1-20  互联网

董事长王正权

大连瑞泽农药生产设备

科研人员在试验室进行检测

大连瑞泽厂区一角

□本报记者王爱娥王洋

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超高效、低毒、低残留除草剂产量大幅度增加,开发出一批在国际农药市场叫得响的新品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近年来有较高幅度的增长。在采访中记者不由地感慨,“以人为本、立足长远、持续创新、均衡发展、团队协作、勤俭务实”的经营方针,让企业“锻造农业科学的春天”目标不再遥远。

依靠科技寻突破

企业成功改制

1985年初,大连金县磷肥厂经历整合后建立的大连市金州化工厂也赶上了快速发展的浪潮。在建立初期,企业也陷入窘境,面临资金不足、原材料短缺、设备陈旧、员工不积极、产品销路不畅等诸多困难。随着企业新任领导班子及员工的努力,企业用了一年时间就扭亏为盈。在1987年不但走出了困境,还实现21.7万元的盈利。公司董事长王正权回忆说:“当年我们在‘废墟’上打翻身仗,一方面是大家齐心合力,更重要的是科技救活了企业。”在随后几年中,企业依靠边开发自己的产品边购买专利产品的方式,获得许多新创制农药的生产权,盈利水平也随之大幅上升。在解决温饱之后,企业把组建科研机构、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正式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来。

然而,企业也面临着快速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由此,企业资金的整合和未来上市的提案提上了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1993年,企业创造性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其中,员工股占47%,国有股占53%。为了配合上市,1996年按照有关政策进行调整,国有股增加到69.7%,员工股为20%、法人股为10.43%。2000年,企业再次进行股份改造。理顺了多种矛盾,企业盈利水平大大提高,从1988年的89.5万元、1990年的90万元、1991年的100万元、1992年的200万元,发展到1996年的3900万元,而1997年至2000年间,年均销售额攀升到7亿多元。

科技创新为先导

企业发展提速

自企业步入正轨以来,大连瑞泽科技创新的脚步就未曾停止过。2002年6月,瑞泽农药研究所成立;2003年3月,国家批准瑞泽博士后工作站成立,同年瑞泽室内生测中心挂牌;2008年11月24日,公司的丁烯氟虫腈产业化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

2008年11月5日~7日,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组织专家在沈阳对大连瑞泽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药创制工程”所属“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开发”课题中“创制农药新品种丁烯氟虫腈的产业化”课题进行了验收。该项目优化了丁烯氟虫腈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总收率达45.5%,原药含量达96%以上,三废治理达标排放。在项目产业化过程中,累计推广应用820万亩次,开发了80%水分散粒剂、50g/L水悬浮剂以及20%丁烯氟虫腈·噻嗪酮乳油和4%丁烯氟虫腈·阿维菌素乳油等制剂产品,并开展了原药慢性毒性等试验。在承担课题期间,大连瑞泽的PCT专利获得韩国和印度授权,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项。截至2008年8月,该项目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869万元,其中出口创汇3652万元,盈利857.7万元,经济效益显著。该课题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可有效防治水稻和蔬菜害虫的新品种,对于加速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创制品种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开发,推动高毒农药替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丁烯氟虫腈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大连瑞泽已具备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农药新品种的能力。同时也证明,中国的新农药创制工作逐渐由政府行为转变为企业自主行为。“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农药企业参与到新药创制中来,尽快缩短中国农药工业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王正权这样说。

打造科技型企业必定有科技人才作为支撑,大连瑞泽的员工素质值得称道。到目前为止,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学历水平达到了100%本科学历,同时,在企业生产第一线也活跃着不少本科学历的班组长。这样的组织结构,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生产、指挥的良性运转,而知识层次的较高水平也帮助大连瑞泽的诸多决策得以快速发挥效用。同时,企业在科研人才的引进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而行动又称得上是大手笔。目前,大连瑞泽领导核心攻关的总负责人正是原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专业的奠基人王大翔夫妇,他们作为现代创制新农药的倡导者,在沈阳化工研究院的时候就先后为企业提供了多项农药生产技术。他们带领的研究团队不仅走在了国内农药科研领域的前沿,而且在许多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农药研究领域的前沿。同时,企业的中青年专家也人才辈出。其中,专家李彦龙硕士被评为辽宁省劳动模范,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连瑞泽科研骨干是在工厂中搞科研,而科研也在实战中得到运用,博士后工作站的建立,使得企业具备了自主创新研发高尖端农药新品种的能力,同时企业也成为承担国家火炬计划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利用科技抓管理

企业深练内功

从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到一个集团公司,从负债累累到7个亿的资产,从无名小厂到中国驰名商标,大连瑞泽演绎的不仅是一段农药神话,更是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利用科技创新腾飞的剪影。企业用科技做基石,用管理做砖瓦,铺就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而在这条道路上,领路人王正权及其团队从1985年开始引领着大连瑞泽这艘战舰,越过了生产上的一道道艰难险阻,穿过了经营中的无数急流险滩。

“优良的企业需要有远见的管理团队,大连瑞泽的领导班子在这些年赋予企业一种勇往直前的干劲。”王正权坚定地表示,由于在企业的决策层中吸收了一批植保应用、精细化工合成、化工机械、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企业之所以注重科技进步,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是企业优秀的决策层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科技创新方面,企业大力支持科研负责人,并为他们配备了良好的实验和检测设备,并在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的同时,让他们参与企业管理。同时,企业也给管理人员一定的权力,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把外部反馈的信息带到企业的管理层来加以探讨。作为一个企业的负责人,王正权还从一个老员工的角度评价这种体制,“坚强的领导班子和有着优良决策能力的团队也是瑞泽成功的原因所在”。

开拓营销求成效

企业顺应大潮

如果说科技是一个企业生存必要的条件之一,那么营销就成了企业安身立命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决策层就认识到,科技研发实力和营销渠道建设是事关企业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大连瑞泽在逐步壮大企业的同时,着手制定了科研和营销两个方面的具体战略,确保企业两翼齐飞。

大连瑞泽始终借助科学的营销手段和方法,进行市场销售网络的建设和培养。按照品牌、渠道、服务营销战略而建立的销售网络已扩大到全国28个省,一级客户(位于省、市县的销售商)有近700家左右,二级客户(通过一级客户控制和管理的位于乡镇的基层客户)2300多家,且还在进一步迅猛增长。通过这个网络,公司的产品可以顺畅地进入市场,将优质产品送达农民的手中。

除了广泛的营销渠道外,大连瑞泽也注重农化服务和品牌建设。在用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农民提供优质的产品,把先进的产品知识传递给使用者的同时,还专门建立了一支专业队伍来谋划售后服务工作,这支队伍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使用技术问题。公司还开通了24小时免费服务电话,随时回答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自设立之初到现在,在5年多时间里,免费电话共接到农民来电4万多个。也正因为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大连瑞泽在主要销售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品牌效应,有的地方出现了农药店里如果没有瑞泽产品农民就拒绝买货的现象。2007年5月,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瑞泽”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瑞泽成为农药行业中极少几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凭借科技促发展

开拓未来蓝图

经过多年稳定发展的积累,大连瑞泽2006年迎来了二次发展高峰,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大连市政府从城市未来发展出发,为了支持和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规划在松木岛地域建设国际性化工产业基地。大连瑞泽从长远、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在该化工基地购置了34万平米的土地,投资建设15个技术成熟、科技含量高的农药、农药中间体、精细化工项目。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企业年销售收入可增至15亿元,利润达到1.1亿元,税金1.4亿元,不仅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还可吸纳当地1200人就业,繁荣地方经济。

中国农药行业正朝着有序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王正权表示,大连瑞泽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将会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继续发展、壮大自己。在未来5~10年,将保持原药生产企业的优势,拥有更加成熟的市场网络及连锁经营团队,自主创新、独家销售的产品将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在上市公司的带动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吸收行业优秀人才,开发更具市场潜力、环境友好的产品,并力争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王正权自豪地说:10年后,大连瑞泽低成本生产工艺的乙草胺销量将达到3万~4万吨,处于国内垄断地位;创制产品丁烯氟虫腈5%制剂将有数千吨级的销售,利润可观;新产品氟虫腈、二甲戊灵、烯草酮将大量出口,国内独家生产嗪草酸销量将达到500吨,在国内及国际上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1-20/29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