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8年除草剂用量上涨一成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2-23  互联网

□特约记者张为农

2008年全国除草剂需求量8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0%。由于国内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免耕等农业耕作技术的推广,带动了除草剂消费。近年来,中国化学除草剂面积以每年3000万亩次的速度递增,目前已达6亿多亩次,除草剂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国内有除草剂生产企业410家左右,尽管国内登记总量较大,但有效成分和剂型的登记数量并不大,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上登记有效成分数量最大,超过20个有效成分,而在白菜和芝麻上登记的有效成分最少,在水稻和玉米上登记的剂型种类达到8个。由于创新成本增加,登记的新品种数量很少。今年上半年生产除草剂34.1万吨,同比增长26.6%,出口除草剂15.8万吨,同比增长13.3%。随着中国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耕作栽培技术的改进与变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在栽培技术上,免耕与少耕持续增加,冬小麦产区的稻茬免耕持续扩大,水稻直播、抛秧、小苗移栽等轻型栽培进一步发展,这都拉动了对除草剂的持续增长。

丁草胺使用量下降

今年稻田用除草剂中,丁草胺使用量大幅度下降,原因是近几年来因国家水稻收购价太低。农民种水稻的积极性下降,水田面积大量缩减,而改为种植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苄嘧磺隆是农民常用的大宗当家品种,由于使用范围已从原来的水稻田扩大到小麦田上,今年的销售量和需求量均大于去年,市场前景广阔。插秧移栽田除裨草大都选用二氯喹啉酸类除草剂,由于二氯喹啉酸稻田杀裨草效果较好,农民长期使用后已被接受,加上价格便宜,今年销量呈上升趋势。90%原药价格为14万元/吨,同比涨幅10%。

玉米除草剂潜力巨大

随着玉米收购价格的提高,近年来种植面积在扩大,玉米田除草剂市场潜力很大,长期以来莠去津、乙草胺占据主导地位。莠去津今年原药和制剂都很紧俏,呈供不应求局面。由于原药大量出口,全国14家原药生产企业提供国内市场的原药量少价高,国内有些制剂和复配企业因买不到原药而停产。乙草胺当前是中国使用面积最大的旱地土壤处理选择性除草剂,农村大面积水改旱,使乙草胺的用量大幅度增加,供不应求。乙草胺由于4、5月份酒精等原料价格上涨30%-40%,而下游制剂价格无法同步上涨,制约了部分厂家的产量。5%乙草胺小包装市场价在用药旺季时170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左右。烟嘧磺隆是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开发的专利到期产品,是一种高效玉米田选择性芽后除草剂,目前在国内成为登记热门品种,原药生产企业已有18家,制剂与复配企业正式和临时登记的有10家左右。在国内企业中有一哄而上现象。由于产量供大于求,在竞争中厂家互相杀价,原来一亩地十几元钱的烟嘧磺隆,现在降到几元钱。

百草枯前景看好

灭生性除草剂中,百草枯量价齐升,前景看好。百草枯于1978年从英国引进中国至今,原药企业有20余家,单一制剂与复配企业100余家。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原药,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山东大成建成8000吨/年原药装置,山东潍坊绿霸化学品公司,每年产6000吨原药,红太阳集团原药产能在3000吨左右,国内总产能4万吨/年左右,今年实际总产量1.5万吨左右。先正达公司于1998年在江苏南通建厂,生产制剂21000吨/年,在国内占百草枯市场40%左右的份额。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国百草枯用量2.5万~3万吨。预计今后百草枯在中国的使用规模与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免耕栽培、少耕栽培以及保护性用药方面将逐步发展,并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4月下旬统计,百草枯产量和价格齐升,主要原因:一是由于10%和41%的草甘膦生产总量下降,让出了部分市场;二是今年雨水比往年同期偏多,各种旱田作物、蔬菜、牧场使用量增加;三是进口克无踪与国产百草枯之间价差有所缩小,使百草枯推广速度加快。国内企业生产百草枯存在的问题是,装置分散且装置能力小,自动化控制差及连续化程度低,原材料吡啶受制于国际市场(目前红太阳集团已产吡啶),影响产量,部分企业三废处理程度低亟待解决。

草胺膦成本偏高

另一个灭生性除草剂草胺膦受到企业的关注,草胺膦是目前仅次于草甘膦的世界第二大转基因作物耐受除草剂,但因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目前国内上马企业不多。

草甘膦增量过快

还有一个灭生性除草剂就是大吨位品种草甘膦。草甘膦是中国出口最大的除草剂品种,金额占70%,国际需求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据五矿商会统计,今年国内草甘膦产能增量为28万吨,增幅达100%。年产量超过30万吨,已经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但几家大型农药企业的扩能势头还在继续。据统计资料显示,自2008年至2010年,有12家企业拟新增产能38万吨,届时国内草甘膦产能将达到80万吨。产能过快集中地释放,无疑改变了市场供需结构。国外的大型制剂厂因为工艺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稳定,倾向于选择中国的大厂和稳定的合作伙伴,因此不少小企业只能将产品卖给几大主要出口企业,利润进一步压缩。不过,业内人士对草甘膦的市场前景仍非常看好,从长期看,掌握技术和环保优势的少数企业将获取行业绝大多数利润。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2-23/29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