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药业群策群力 共商责任关怀

网友投稿  2008-12-12  互联网

图为研讨会现场。(记者谢宝刚摄)

编者按 《农资导报》已经与南通江山农药公司成功举办了两届农药知识大奖赛。大奖赛受到了整个农药界甚至是整个农资界的高度关注,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对这一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农资导报》总编辑张健秋表示,我们希望将这一活动长期办下去,把农药普及工作做深、做好。

为了加强农药报道力度,《农资导报》准备明年开始每周二出版《农药周刊》。为了办好《农药周刊》,我们请来多位农药业内专家、企业代表、经销商代表,希望集思广益,让《农药周刊》从开始就走上正轨,共同关注农药行业成长,让农药流通更加顺畅。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李正先:

我参加了两届农药知识大奖赛,感受到《农资导报》付出的辛苦劳动。大奖赛起到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户科学施药意识、真正让农民受益的作用。而江山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对农药行业来说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希望这项活动能够长期、健康开展下去,真正深入到农民最基层。作为协会,对这项工作也将义不容辞地支持。我希望大奖赛在第三年能突出多样性和互动性,真正反映基层的问题。希望《农资导报》将这项活动坚持下去,并越做越好。

关于《农药周刊》,希望你们做别人做不到的,别人做到的,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报道现在农药行业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市场中“正规产品卖不过假冒,名牌卖不过小企业”等现象进行解读,提出警示;相关农药行业的国家政策、规划等内容都是《农药周刊》研究的重点。农药行业正处于变革时期,需要《农资导报》更好地报道。希望《农药周刊》办出特色、办出优势,推进农药行业的发展。希望你们联合协会发挥优势,将《农药周刊》办成农药行业的第一品牌。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崔学军:

由于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农药已经到了非常敏感的地步了。为什么我们搞知识大奖赛,搞普及?不仅是让农民、经销商、生产企业知道,要让社会公民全知道,这样才行。不要把农药视为洪水猛兽,要让全社会的人都有最基本的知识,不要因为一些偏见,把整个行业带入不利的境况中。

从《农药周刊》的角度来说,我的要求还是三贴近。第一,贴近农药行业的中心工作不能偏离,要与行业紧密联系,包括政策、法规等。第二,贴近企业的核心业务,无论是生产企业的核心技术还是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产品、服务、品牌、销售、科研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第三,大力贴近农村的消费市场,要进一步下沉到农户。

在具体操作上,要着重把握三点,第一是影响力,要在社会上树立农药行业的正面形象。第二是公信力,农药大奖赛一定要公益性优先,与优质企业合作。第三是执行力,要深入、要务实,从方方面面入手,双赢、多赢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钟华:

能不能在大赛的参与对象上进行细分。可以考虑在知识层次更高的人群中进行农药知识普及宣传,比如高校,尤其很多农校的学生毕业后在植保领域工作,如果能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知识,从长远角度考虑是非常有益的。从目前情况看,社会上对农药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甚至有人一提到农药就认为是有毒、有污染的,因此,对于普通群众也要宣传正确的农药理念。在《农药周刊》方面,我认为应该信息量大,反应迅速。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任袁会珠:

非常高兴农药知识大奖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年。我认为做一件事情不难,但长期做并且做好就不容易了。为了把大奖赛开展下去,农科院植保所会继续站在幕后,为《农资导报》做好提供题目的工作。只要这个活动办下去,农科院植保所肯定是毫无保留并且全力以赴地协助。

在《农药周刊》方面,希望对农民来信及时反馈,更全面掌握基层信息,植保所可以为问题解答进行把关。

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郑斐能:

农药知识大奖赛的力度、持续性和普及性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希望在第三年上一个新台阶。首先,应加大覆盖面,挖掘对大奖赛感兴趣的人群。目前农药行业存在经销商和农民对信息的掌握不对称的问题,希望更多的农民来关注大奖赛这件事恐怕一时无法实现,但要鼓励农民参加比赛。另外,给参考答案的方法是否稳妥有待商榷,我希望经销商和农民能够拿着报纸形成讨论的氛围。希望把历届的题目印刷成册,每道题后面设置点评,真正起到指导农民用药的作用。

很高兴《农药周刊》明年就能发行了。现在有关农药的杂志太多,希望你们发挥时效性强、发行量大的优势。关注新闻评述和政策解读。在市场报道方面,一定要考虑读者群,刊登农药经销商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在新品种方面,希望介绍新产品的用药经验、与老产品的比较等。报纸要办活,就要加强企业、读者、编者的互动。

全国农技中心药械处高级农艺师束放:

第三届大奖赛要从企业、经销商、农户三个层面考虑。企业方面,关心与政策、法规以及标准有关的题目,如标签怎么申请、登记等;经销商则比较侧重于营销策略,包括一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新产品的介绍;农户方面,要为农户提供合理购买农药、施用农药以及遇到假冒伪劣如何维护权益等内容。另外,专业化统防统治是国家明年植保工作的重点。随着近几年基层防化队伍的建设,基层植保专家越来越受到重视,应多联系基层植保站的专家。希望明年的题目涉及主要作物的主要病害以及主要用药品种和防治方法,将农药厂家组织起来,联合普及施用知识。

《农药周刊》要侧重国家政策、市场动态方面的内容,只有与政府、推广部门以及经销商结合起来,从上到下统一,为农民办实事,才能提高报纸在农民心目中的公信力。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金华:

非常感谢《农资导报》通过一个比较好的形式普及农药知识,也感谢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全国农技中心为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正是由于大家集思广益,才吸引到全国这么多的读者参与。参与这样的活动让企业有了践行社会责任的机会。

对企业来说,也常常困惑如何为农药找到更好的推广渠道,如何把农药的使用技术和销售结合起来。大奖赛给企业提供了扩大产品影响力的机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我们希望今后大奖赛在题目方面要针对农民本身的知识需求出发,不要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内贸部经理陈建宏:

我在基层做销售工作。举办农药知识大奖赛对于江山公司、对于《农资导报》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往届大奖赛主要侧重于经销商,对农民的指导意义不是很强。我建议寻找一批对本地区情况比较了解的重点经销商,通过他们了解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普及农药知识。由于中国种植结构比较复杂,希望针对南北方种植特点设计题型。

业内资深专家吴俊清:

我对第三届农药知识大奖赛有三点想法。首先,大奖赛对经销商和农民来说是一个教育的过程,要突出重点,突出重点省份、重点县、重点农作物。第二是农药普及应与企业的市场营销相结合,与经销商会议相结合,与农业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农业展会结合,并依托较大的企业和经销商。第三是应增加互动性,在内容上应该多样性。此外,建议组织县级植保站牵头,让真正的农民谈一些使用农药的体会和困惑,用农民真正的需求来推动上游企业的发展。

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林柏杉:

我们主要面向东北地区客户,《农资导报》主要面向农资经销商和农技推广员。为什么前两届大奖赛中农民参与少?因为信息的传达没有到位,没有延伸。建议想办法把信息顺利传达下去。南方农药市场与北方完全不同,在农药使用量上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应该进行区域细分,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命题,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分会场。

对于《农药周刊》来说,我认为应该多一些政策宣传,多一些市场报道,多一些品牌推广,多一些农民的思想。这样报纸才能深入基层。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农药化工部经理杨正帆:

在《农药周刊》方面可设立企业战略案例分析、生产案例分析。还可以设置内贸版、外贸版,主要刊登原药走势、中间体走势,制剂的走势。企业主要关心原药、中间体走势。最好有个栏目征集问题,把农户中普遍发生的植保问题及时征集上来。

拜耳作物科学市场部作物经理助理谢秋发:

拜耳公司今年举办了农药使用有奖征文比赛,要求参赛的农户必须是零售商推荐的,农民反应非常积极。通过这个活动我们感觉到,要办好活动,需要找真正种田、依靠种田为生的大户,多找一些热爱农资事业的经销商,共同普及农药知识。

希望在《农药周刊》中补充零售商的信息以及各地的植保动态。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略置中心集及理奖售这要多普的公司技术推广部经理刘玉卿:

《农资导报》举办的大奖赛非常成功,在农资经销商和农户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反应。希望《农资导报》多派记者到基层去,采访种植能手,让基层种植能手把农药使用经验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并通过种植能手把农药知识普及到农户。

我建议《农药周刊》在内容上做好三件事情:第一,介绍各省农作物的价格行情;第二,发布各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预测;第三,了解农民需要的技术。希望《农资导报》能够下沉到农民手中,成为农民学习知识的好报纸。

《农民日报》高级记者宋逊风:

对于农药普及知识大奖赛如何才能办得更好,我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农药知识大奖赛在横向上扩大一些,让高层领导重视和认识农药的益处,疏导思想上的误区,让广大干部认识到农药与农业生产的依存关系。第二,从纵的深度上要进村、入户、到人。可以借助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植保站、农民技术员等基层力量普及农药知识。另外,可以联系与农民接触紧密的媒体,联合推广农药知识。第三,要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解决企业疑难,做好企业服务。要最及时、最真实、最合适地反映企业声音,获得企业信赖。

建议《农药周刊》多派记者参加企业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追踪报道。在内容上突出企业典型,做好农药打假与维权的宣传,增加对典型营销员的报道。

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划主管王璐:

我认为推广优秀产品应结合优秀品牌,并延伸到广大农民的实际生产中。农药大奖赛应与市场推广和企业相结合,重视前期的宣传活动。目前大部分农民选择农药产品还是比较粗放的,经销商介绍什么就买什么,必须加大对农户推广农药知识的力度。

美国默赛技术公司北京代表处中国区总经理苏毅:

我连续参加了两届大奖赛,感到这个活动策划好、定位准,取得了成功。对于第三届大奖赛我有以下建议:从形式上来说,媒体和企业不仅在公益性方面取得宣传效果,在其他方面也应有所收益,让活动延续下去。从内容上来说,我认为参赛对象还是应以经销商为主。

目前在农药推广中经销商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一个产品再好,没有经销商的推广,或者推广方面存在问题,都不能取得好的业绩。所以,应该重视对经销商的知识普及。

在《农药周刊》方面,我认为报社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应更加灵活。强强联合是大趋势,我们公司也将与《农资导报》在技术上、服务上进行合作。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成:

今年我公司作为大奖赛的颁奖企业参与了活动,感到非常荣幸。我提几点建议。首先,要将参与人群下沉到农民层面,而不仅仅是经销商,这样才能起到普及的作用。其次,希望上游生产企业更多地参与进来,使活动更丰富。从销售企业来说,经销商的责任是传递优质产品,《农资导报》作为接力棒要将好的活动传递下去,具有可持续性。

希望《农药周刊》在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农业技术服务知识要丰富,二是要加强企业对技术物化方面的报道。如果《农资导报》能够将优秀企业的优秀产品报道出去,又能得到及时反馈,如使用经验、产品质量等,就促进了行业上下的沟通。另外,与强势企业合作、与知名企业合作也能促进《农药周刊》的发展。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农药贸易公司经理黄凯:

希望《农资导报》在农药知识普及方面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关注企业与种植大户。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很多农民协会,应加强对这些协会的关注。因为他们使用农药量大、比较集中,出现的问题典型,如果获得他们的关注,对于整个行业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让种植大户提高农资使用技术,不仅给他们自己带来效益,还会起到标杆作用,带动周边的农户。第二,要将农药知识普及到终端。可以借助经销商或者是农资流通渠道,将农药使用知识传播到农民手中,选择更注重以技术为先导的企业和销售网络。

第二届“江山杯”农药知识大奖赛三等奖获得者张振左:

我是石家庄地区底层的经销商,农药知识大奖赛让我长了很多知识。我认为要办好大奖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鼓励最基层的经销商,把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难防、难治的情况,及时、准确、迅速地反映给《农资导报》,由报社请专家及时给出解决办法。第二,组织经销商介绍本地病虫草害的防治新方法。第三,建议农药厂家结合《农资导报》或农技推广部门,对基层经销商进行培训,把好产品、好技术传递给经销商。

(文字整理张四代龚洁)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2-12/292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