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7年国审农作物品种介绍———小麦(四)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1-18  互联网

新麦9817

选育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偃展1号/温麦6号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成熟期与对照偃展4110同期。幼苗直立,叶直立,分蘖力中等。株高82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宽短、厚、上冲,穗层整齐,穗多穗匀,码密。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率较低。成穗率较高,平均亩穗数44.8万穗,穗粒数29.8粒,千粒重43.1克。苗期长势旺,冬季耐寒性较好。春季起身快,拔节抽穗早,不耐倒春寒。耐后期高温,叶功能期长,灌浆顺畅,熟相较好。抗倒伏能力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白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高感秆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区试田间表现:叶干尖较重。2006年、2007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1克/升、77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2%、13.92%,湿面筋含量31.5%、32.1%,沉降值28.8毫升、31.6毫升,吸水率59.2%、60.0%,稳定时间2.2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8E.U、242E.U,延伸性18.1厘米、18.2厘米,拉伸面积50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8.3公斤,比对照1偃展4110增产4.13%,比对照2豫麦18-64增产11.62%;2006~2007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2.4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8%。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2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4.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陕西关中地区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周麦21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周93S优/郑麦9023

特征特性:弱春性,早熟,成熟期与豫麦18-64同期,比对照偃展4110早1天。幼苗直立,叶宽直立,分蘖力中等。株高78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长相清秀,结实性一般。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成穗率高,平均亩穗数43.1万穗,穗粒数30.3粒,千粒重41.3克。苗期长势壮,抗寒性偏弱。春季起身拔节快,两极分化利索,抽穗早,抗倒春寒能力弱。后期叶功能好,灌浆快,熟相好。抗倒伏能力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慢叶锈病,中感秆锈病、赤霉病,高感白粉病、纹枯病。区试田间表现:中抗至高抗叶枯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8克/升、815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64%、14.69%,湿面筋含量32.7%、32.4%,沉降值52.1毫升、49.6毫升,吸水率61.6%、60.6%,稳定时间7.4分钟、8.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78E.U、463E.U,延伸性18.0厘米(2006年),拉伸面积88平方厘米、109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50平方厘米、74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8分、83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9公斤,比对照豫麦18-64增产3.5%;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19.0公斤,比对照1偃展4110减产3.21%,比对照2豫麦18-64增产3.76%。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9.3公斤,比对照偃展4110增产1.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淮北地区、陕西关中灌区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邯00-7086

选育单位:邯郸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邯93-4572/山农太91136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略松散,孕穗期叶片稍大,叶披,成熟落黄好。穗较长,小穗排列稀,结实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硬质,籽粒均匀,外观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38.4万穗,穗粒数37.9粒,千粒重38.3克。较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较好。抗病性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9克/升、800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6%、13.98%,湿面筋含量29.6%、30.7%,沉降值33.8毫升、35.8毫升,吸水率58.6%、58.2%,稳定时间6.0分钟、7.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88E.U、352E.U,拉伸面积56平方厘米、72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2.66%;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3.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3.35%。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5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3.8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和濮阳中高水肥地种植。

邢麦4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科遗NC20/4564//高优503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低,主茎、分蘖穗高度有差异,穗层厚。株高80厘米左右,株型松紧适中,旗叶稍大,叶色黄绿,蜡质多,秆粗。穗纺锤形,小穗排列密,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38.8万穗,穗粒数36.0粒,千粒重42.9克。落黄较好。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叶锈病、纹枯病,高感条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8克/升、79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4.36%、14.63%,湿面筋含量33.9%、34.3%,沉降值37.0毫升、37.3毫升,吸水率66.6%、65.9%,稳定时间3.6分钟、3.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98E.U、250E.U,拉伸面积50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9.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3.79%;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36.4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7.82%。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6.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4.6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

师栾02-1

选育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栾城县原种场

品种来源:9411/9430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对照石4185晚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2厘米左右,株型紧凑,叶色浅绿,叶小上举,穗层整齐。穗纺锤型,护颖有短绒毛,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角质。平均亩穗数45.0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5.2克。春季抗寒性一般,旗叶干尖重,后期早衰。茎秆有腊质,弹性好,抗倒伏。抗寒性鉴定:抗寒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纹枯病,中感赤霉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秆锈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3克/升、786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30%、16.88%,湿面筋含量32.3%、33.3%,沉降值51.7毫升、61.3毫升,吸水率59.2%、59.4%,稳定时间14.8分钟、15.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54E.U、700E.U,拉伸面积163平方厘米、180平方厘米,面包体积760平方厘米、828平方厘米,面包评分85分、92分。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1.7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0.1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91.5公斤,比对照石4185减产1.2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9公斤,比对照石4185增产1.7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中部和北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中高水肥地种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1-18/292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