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改革引领中国硫酸产业丰衣足食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0-24  互联网

●原料由单一变多样使产量大幅提升 ●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促中国硫酸产业发展●产业集中度提高装置大型化已成趋势

中国硫酸工业协会

硫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素有“化学工业之母”的美誉。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中国硫酸产量为537.5万吨,到2007年,中国硫酸产量为5700万吨,是改革开放前的10.6倍。以1977年为基础,年均递增8.19%,长期保持这么高的增长率,是举世罕见的奇迹,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的硫酸产业面貌全新,尤其是在硫酸产量、技术水平、装置规模、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印证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原料由单一变多样使产量大幅提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由于加入WTO,中国的硫酸生产原料格局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硫铁矿占统治地位而转向“硫铁矿-硫磺-冶炼烟气”三足鼎立的格局。毫无疑问,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更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007年全国硫酸产量5700万吨,其中硫磺制酸2655万吨,占总产量的46.6%;冶炼烟气制酸产量1315万吨,占总产量的23.1%;硫铁矿制酸产量1678万吨,占总产量的29.4%。

这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云南、贵州、湖北的大型磷肥生产基地的建设,使中国的硫酸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具体表现为:硫酸生产装置规模大型化、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高、环境污染大大减少、加强了中国硫酸产业与国际的联系、促进了硫铁矿制酸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004年时,中国硫酸产量达到3995万吨,超过美国硫酸产量而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硫酸总产量的21.60%。中国硫酸产量大幅增加,满足了化肥生产的需求,为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还满足了化工、石化、轻工、纺织、有色冶金、钢铁等行业的需求,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化工原料保障。

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促中国硫酸产业发展

中国硫酸生产以硫磺、硫铁矿及有色金属冶炼烟气为主要原料。在后两者为原料的制酸工艺中,净化工序基本淘汰了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的水洗流程,取而代之的是稀酸洗净化流程。在稀酸洗净化工艺中,板式稀酸冷却器成功应用,替代了庞大的铅间冷器,不仅提高了冷却效率,也节省了投资,使净化工艺更趋完善。转化工序“两转两吸”工艺成为主流,不仅有“3+1”流程,也有“3+2”流程,转化率达到99.75%左右,尾气排放能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为了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新建大型装置采用了含铯催化剂,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硫转化率。此外,污水、废渣的处理利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基本满足了中国有关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

改革开放之后,国外技术和装备的引进,国际交流合作,都促进了制酸技术的发展。1985年,贵溪冶炼厂建成1000吨/天闪速炉及转炉烟气制酸装置。1990年后改用富氧冶炼,硫酸产量提高到1800吨/天,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单系列制酸装置。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国际间的进一步合作,一批大型冶炼烟气制酸装置陆续建成投产,极大地推动了冶炼烟气制酸的发展。

山东祥光铜业的高浓度二氧化硫(16%)转化工艺获得了良好应用,装置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方便,转化率达到99.9%以上。采用高浓度转化技术,烟气量比传统工艺减少了20%,使后续设备相应减小,运行成本明显降低,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保优势。甘肃金川集团针对冶炼炉窑众多、布置分散、烟气波动大的技术难题,开发成功了在复杂冶炼体系下的烟气综合治理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在冶炼和烟气制酸装置间建立一个双向匹配的中间环节,即烟气混合配置网络体系。把30多台炉窑和7个烟气治理系统连为一体,以遵循各炉窑排烟规律为前提,向各烟气治理系统配送相应气量和二氧化硫浓度要求的烟气,使冶炼和烟气治理体系均获得良好的运行条件。该项技术的先进性就在于,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解决了非人为控制所能及的复杂工艺要求,在大型生产装置中成功应用。株洲冶炼集团运用WSA湿式催化工艺低浓度二氧化硫制酸技术,尾气指标合格(SO2≤200ppm,酸雾≤45ppm),成品酸质量稳定,无污染物产生。

在低浓度二氧化硫的回收利用方面,非稳态转化制酸也取得了可喜进展,对于难以利用的二氧化硫浓度为2%左右的铅冶炼烟气,已获得成功应用,已有10多套装置投入运行,较好地控制了大气污染,有效地利用了资源。

在装置设备方面,中国已具备了制酸装置所需设备的制造能力,大多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达到了较高程度,电除尘器、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整体纤维除雾器、高效洗涤器、阳极保护酸冷却器和管道、稀酸板式换热器、缩放管高效换热器、不锈钢转化器、热管换热器、大型浓硫酸泵、工程塑料稀酸泵等,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硫酸产业的发展。

在硫铁矿制酸工艺中,焙烧工序的排渣设备也有了较大进展,虽然它不是主体设备,但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因为它处于高温、易磨损工况,对设备的结构和材质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现在的排渣冷却滚筒和埋刮板输送机已能满足要求,解决了硫铁矿制酸的后顾之忧。

在耐腐蚀材料的开发方面,也研制出了XDS、DS高硅奥氏体不锈钢、耐酸玻璃钢、衬塑复合材料等一系列耐浓硫酸、稀硫酸腐蚀的合金和有机材料。此外,中国还自行开发了用于硫铁矿沸腾焙烧自动控制的氧表和各种酸浓分析仪、二氧化硫分析仪,以及各种控制回路和DCS。

产业集中度提高装置大型化已成趋势

2007年,中国有6个省份硫酸产量超过3000万吨,分别为:云南、湖北、山东、江苏、贵州、四川,占全国总产量的58.3%;云南省产量最高,为8820万吨。2007年有8个省市的硫磺制酸产量超过1000万吨,占硫磺制酸总量的92%;8个省硫铁矿制酸产量超过1000万吨,占矿制酸总量的65.5%;5个省冶炼烟气制酸产量超过1000万吨,占冶炼烟气制酸总量的55.4%。硫磺制酸在6个产磷省市及江苏、浙江等化肥以外工业用酸集中地区发展,冶炼酸依托云南、安徽、江西、甘肃等大型冶炼企业,以及广西、河南、湖南、内蒙古等有色金属产地发展,硫铁矿制酸主要在靠近矿源的湖北、广东、安徽等地发展。

到2007年硫酸产量超过20万吨的企业有56家,在总产量中的比例上升到62%,有10家企业产量超过1000万吨,占全国硫酸总量的30%,最大的是云天化国际,产量达到4830万吨。在118家硫磺制酸企业中,产量在40万吨以上的有13家,占硫磺制酸总量的60%。单系列最高产量的是双狮(张家港)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产量1040万吨。云天化国际化工、三环中化和贵州开磷已建成4套80万吨/年装置。此外,云天化国际化工、贵州开磷、湖北宜化、贵州西洋肥业建成了6套60万吨/年装置,以及一批30~40万吨/年装置,全国已建成以大型装置为主的硫磺制酸装置。

冶炼烟气制酸以铜陵有色、江西铜业、甘肃金川等硫酸产量100万吨/年以上的特大型企业,以及云南铜业、葫芦岛有色、湖北大冶、山东祥光等硫酸产量在50万吨/年以上企业为发展主体,将进一步发展冶炼烟气制酸。硫铁矿制酸的大型装置也在增加,硫酸产量在2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有13家,占矿制酸总量的27%。单系列最高硫酸产量为广西鹿寨化肥有限责任公司43万吨/年。

目前,硫酸大型装置在中国硫酸产业中已是群星灿烂,这也是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硫酸产业发展的有力见证。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0-24/292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