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钾肥产业回顾与展望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0-24  互联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王孝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满足中国21世纪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氮、磷、钾肥料尤其是钾肥的稳定供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土壤中钾素在迅速减少,尤其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更为明显。田间试验表明,钾肥是农作物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施用钾肥不但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可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并提高氮肥和磷肥的利用率。据农业科学院对中国土地情况的调查,中国土壤缺钾现象正在从南方向北方扩展,缺钾面积也逐年扩大,缺钾已成为许多地区农作物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是钾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中国钾肥目前年供应能力不足270万吨(K2O),而实际消费超过了700万吨,不足部分主要依靠国外进口解决,对外的依存度较高。随着世界生物燃料等的飞速发展,钾肥消费量及价格增长较快,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钾肥的供应。因而从国家战略层次考虑,有必要对中国钾肥产业的发展做深入的分析研究。

钾肥产业发展的现状

———生产与消费快速增加。近年来,中国钾肥生产发展速度较快,由于青海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工程的投产运行,生产量从1990年的3.6万吨发展到了2007年的249.6万吨,17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8.3%,国产钾肥满足率从1990年的2%增加到了2007年的30%。从产品品种上看,近几年中国无氯钾肥发展较快,其中硫酸钾、硝酸钾的生产能力17年间 (从1990年到2007年)也分别以30%和20%的速度递增,从几乎空白走向了硫酸钾、硝酸钾肥生产大国。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中国上规模的氯化钾肥料生产厂主要集中在青海察尔汗地区。盐湖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钾肥生产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已接近120万吨,加上该地区的小氯化钾生产厂和新疆罗布泊新建的10万吨/年硫酸钾(实物计)装置,中国钾肥总能力接近270万吨/年。

目前,中国硫酸钾生产企业已达50多家,形成能力近170万吨/年(实物量),2007年生产量为150万吨(实物量)。生产方法主要是以氯化钾和硫酸(或硫酸盐)转化而制得。近几年,中国硝酸钾生产发展也比较快,生产企业有近50家,生产能力达到了50万吨/年(实物量),2007年生产量估计为36万吨(实物量)(见表一)。

按国家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中国钾盐表观消费量为831.3万吨、钾肥为763.3万吨,其中国产钾为249.6万吨,进口钾为597.2万吨,进口钾约占国内钾盐表观消费量的71.8%,相比2000年90%以上依靠进口,中国钾盐的自供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国内钾盐消费量相比,中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一定时期内较难改变。从1990年到2007年17年间,中国钾肥年均消费增长率为9.6%;从2000年到2007年7年间,中国钾肥年均消费增长率为11.1%。其消费增长速度总的来说比较平稳,但近几年消费增长速度相对较快。

近几年中国钾肥供需平衡情况(见表二)。

———产品价格增长较快。从进口统计数据看,近几年中国氯化钾肥进口价格逐年攀升,1996年进口单价(CIF,下同)仅为112美元/吨,2007年为243美元/吨,2008年5月为587美元/吨。1996年到2007年的11年间,年均增长率为7.3%;1996年到2008年5月,进口平均价格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4.8%。国内氯化钾肥产品市场价格从1996年的1100元/吨增长到2008年5~6月份的4500元/吨,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2.7%,涨幅是惊人的(见表三)。

———国际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由于中国钾肥生产满足不了国内消费的需求,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钾肥(近几年中国钾肥进出口情况,见表四)。从进出口情况看,中国钾肥进口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根据海关统计,1996年到2007年11年间钾肥进口量年均增长率为7.6%,2007年进口量达到了近600万吨,折氯化钾约1000万吨。近几年,中国钾肥的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出口量仅为15.5万吨,因而中国是钾肥纯进口大国,钾肥进出口贸易逆差越来越大。

钾肥产业存在的问题

———资源不足。世界上钾盐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工业储量在200亿吨(K2O)以上,估计的总资源将超过1400亿吨。中国钾资源基础储量(以KCl计)仅2.89亿吨,根据钾资源的储量情况及规划开发规模,按2020年规划能力,中国钾盐基础储量仅可保证28年左右,因而钾资源不足将是制约中国钾肥发展的主要因素。

———资源条件差。国外钾资源品位较高,一般情况下,钾盐矿中氧化钾含量高于20%。而中国钾资源品位较低,以卤水氯化钾含量计仅有1.5%~3.2%。另外,中国钾资源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开采条件较差,尤其对采用落后技术的企业,其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较高,产品质量较差,氯化钾的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营运体制不够完善。总的来看,中国钾肥产业的营运体制还比较落后。一是工厂人员多,社会负担重。二是国内钾肥的营销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外大型钾肥企业一般也生产氮磷肥,实行产供销一体化运营体制,公司既有生产装置,也有遍布全国的以农科人员为主的销售网络。销售网络根据农民需要将基础肥料二次加工,直接销售给农民,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并及时将用户的意见反馈生产部门。这值得国内钾肥企业借鉴。

———综合利用技术不完善。现已开发的盐湖中,开发利用较好的是钾盐矿,共(伴)生矿产的开发研究工作滞后。目前,为开发锂盐而申请提锂实验的很多,但进行实质性工作的很少。由于综合利用技术不完善,其他共(伴)生矿种如镁、钠、硼、铷等的开发利用几乎为空白。

钾肥产业发展的机遇

———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是固体矿水溶提钾技术将取得突破,可增加100万吨以上氯化钾生产能力;二是罗布泊硫酸盐钾矿直接提取硫酸钾,约可增加120万吨/年硫酸钾装置能力,加上察尔汗周边地区钾盐矿的利用,未来钾肥比原来规划可增加能力约120万吨/年。

———生物质燃料发展等带来的机遇。近年来,中国缺钾土壤面积不断扩大,农业部门已认识到缺钾的严重性,并在全国推广“补钾工程”,农业对钾肥需求量正快速增长,给钾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外,随着中国农业及世界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中国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农业的发展增加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世界生物质燃料的发展也将增加大量的耕地。美国为满足本国生物质燃料发展,将增加30%耕地,而欧洲为达到生物质燃料发展的规划目标将增加70%的耕地,这将大大增加化肥的施用量。况且生物质燃料作物与大多经济作物一样,施用钾肥的比例较大,因而世界生物质燃料的开发为钾肥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十一五”规划目标,中国钾盐供应能力2010年估计可达300万吨/年以上,2015年和2020年有望达到350万吨/年和380万吨/年。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2010年中国钾盐总需求量将达到930万吨,其中,钾肥的需求量为850万吨/年,当年缺口630万吨。2020年中国钾盐总需求量为1300万吨,其中钾肥需求量为1180万吨,当年缺口920万吨。中国钾盐消费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产发展速度。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中国钾盐消费缺口将由2007年的581.7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800万吨,2020年消费缺口将达到920万吨,保证中国钾肥供应任重而道远(见表五)。

钾肥产业发展的建议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钾肥产业发展最快的阶段。从产能、规模到技术装置,再到产品品种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新的阶段也为中国钾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钾肥市场的稳定需要各方面的调节和努力。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为保证中国钾肥市场稳定提供支撑。

———国内基地建设方面。由于中国钾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尽量利用青海和新疆钾资源的优势,建设新装置,扩大生产能力,弥补进口钾肥的不足。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青海察尔汗和新疆罗布泊两大钾肥生产基地。

———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做好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提取盐湖中锂、硼、镁、钠等有效成分,以提升整体规划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硫酸钾、硝酸钾等无氯钾肥,满足国内对无氯钾肥的需求,并进一步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解决资源短缺方面。首先,要进一步探讨到国外矿山建厂的可能性,以最大限度满足国内对钾肥的需求。临近国家土库曼斯坦、俄罗斯、泰国和老挝钾矿资源条件好,可以考虑共同合作开发。另外,加拿大钾资源也相当丰富,也可探讨共同开发钾矿的可能性,从原料资源出发,以便取得一个稳定的货源。其次,要抓紧国内钾矿资源的勘探,采用多渠道开发利用国内钾矿资源。中国有百亿吨级钾长石、杂卤石、明矾石和霞石等难溶性钾矿资源,由于氯化钾价格的上涨,多途径利用难溶性钾矿将成为可能。

———运营管理方面。应积极关注生物质燃料的发展动向,并适当增加该特定作物专用复合肥的生产。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慎重考虑行业间、生产企业与进口商间的兼并重组,以防止钾肥市场价格的垄断,保持氯化钾在合理的价格区间内长期平稳运行。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0-24/292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