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国内二铵市场缺口到底有多大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4-04  互联网

由于原材料涨价、2007年出口量增幅较大和今年初主要产地受冰雪灾害的影响,二铵价格高涨,部分地区供应出现缺口。春耕备肥期间如何保障二铵的市场价供应,已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记者认为,综合考虑目前国内磷复肥生产和需求状况,以及目前二铵的高价位,全年二铵市场供应是有保证的,而且在用肥淡季仍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状况,这一趋势将会在五六月份开始有所显现。

市场缺口各方意见不一

东北三省是国内主要二铵市场。2月下旬,黑龙江省政府办公厅报告国家发改委,今年春耕所需化肥缺口仍较大,急需49.5万吨磷复肥产品在4月20日前到位。3月5日,国家发改委经贸司致函中国磷肥工业协会,请协会协调组织有关企业尽快向黑龙江调运化肥。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立即紧急组织17家磷复肥企业开足马力努力增产。17家企业都表示,尽最大努力在4月10日前将货发运出去,不耽误东北地区春耕用肥。

黑龙江、吉林、辽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资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是这样分析当地化肥市场供应情况的。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有限公司每年的化肥供应量大约占整个黑龙江市场的60%左右。据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段晶莹介绍,由于前期对市场的预判,再加上公司承担的国家淡储任务,今年备货相当充足。从目前的存储情况来看,磷铵资源数量比去年还略有增加。据吉林省农资公司董事长邓国臣介绍,化肥储备与往年相比数量下降是吉林市场的普遍现象,特别是二铵的资源储备。该公司为了保证市场供应,从去年11月份开始派人去磷铵生产企业专门负责调货。据辽宁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世伟介绍,截至3月初,辽宁整体到

货量大约只达到去年同期的70%左右,到货的品种结构也不是很理想,货源紧缺最严重的是二铵。但单就辽宁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而言,目前国产磷铵备货数量比去年还是增加的,原因是原来每年七八万吨的进口二铵全部由国产二铵来补偿。与基层经销商比,东北三省各省级农资公司的资源储备和供货数量保持了相对充足,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对比以上两种分析,记者比较认可三家农资公司的看法。原因很简单,他们更贴近农资商品的消费市场。

高价位直接影响市场销量

东北地区春耕用肥占全年用肥量的一半以上,而且二铵等高浓度磷复肥是主要品种。今年国家财政加大对农民购买农资商品的直补力度,向二铵重点使用地区的东北三省倾斜。可见各级政府和厂家对二铵市场的供应和价格高度关注。

而从各方面传来的信息认为,今年春耕期间化肥市场二铵供求会有一定的缺口,具体数量30万吨到150万吨不等。记者认为,得出今年春耕备肥期间二铵供应存在一定缺口的结论,是以近年来的销售量为参照,没考虑到今年二铵价位高,大多数基层经销商资金实力有限以及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不高。

国家发改委今年出台了对二铵的限价政策:每吨不得超过4100元(尽管没有考虑到二铵有各种不同的含量,只是简单参考尿素单一限价标准)。即使按每吨4100元计算,加上规定的批零差率7%,已接近4400元/吨了,再加上各种运杂费,到了农民手里的价格比去年同期高出近1倍也不为怪。在粮价没有大幅度上调的基础上,如此之高的价格农民很难接受。所以时至今日,东三省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但绝大多数农民仍持观望态度,许多基层经销商面对目前化肥的高价位和农民的消极购肥欲望,也不敢像往年一样储备化肥。

记者认为,二铵的高价位已直接影响到今年春季市场的销量,而价格相对较低的低浓度复合肥、甚至价格更低的假冒伪劣化肥将会占领部分二铵的原有市场。今年东北春耕期间有可能出现一些名牌高浓度复合肥大量积压,而低浓度复合肥和假冒伪劣化肥畅销的局面。

国内二铵仍供大于求

据统计,目前中国二铵年需求量在600万吨左右,去年全年产量达689万吨,由于出口量较大,社会库存和企业库存同比有所下降。今年1月份全国二铵产量达58.8万吨,同比多生产近20万吨。今年前两个月磷铵产量的涨幅虽然有些减缓,但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据预测,今年磷肥将新增产量180万吨。可以肯定,今年二铵的市场形势仍是供大于求,从五六月份开始,这一趋势将会陆续显现。2007年夏季化肥市场尿素出厂价跌破成本价仍少人问津的现象很可能出现在二铵市场。

目前国际二铵的离岸价普遍在800美元/吨以上,个别国家已接近1000美元/吨。届时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仍居高不下,而国内市场销售不畅,企业将不得不转向国际市场寻找出路。国家主管部门将面临两难的选择:是为了考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二铵出口网开一面,还是继续执行对出口的严控政策。根据目前的出口政策来分析,后一种可能性很大。

从国际市场看,由于能源和资源型产品供应日趋紧张,发达国家都对“两高一资”的化肥实行控制出口、鼓励进口的政策。面对国内二铵市场出现的供大于求形势,建议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在鼓励行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提前淡储时间和加大淡储力度,并考虑建立国家化肥储备制度。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4-04/29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