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中国制剂出口面临三道关

网友投稿  2014-06-06  互联网

前不久在某农药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通过近几年中国农药百强榜单的变化、中外制剂量的差异以及对市场终端的认识,认为制剂生产与出口是未来农药行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并期盼中国制剂能有剑指江湖的一天。然而这个能力与技术的释放是需要解决下面3个问题的,关税、登记证、产品规范水平。

退税政策能否倾斜?

对于深加工、精生产,增加附加值再出口的企业,首先应从政府层面给予支持与鼓励。以海关出口退税为例,令行业内不少同行无奈的是,我们目前对原药的出口退税与制剂的出口退税税率是在打击制剂出口积极性的。同样的原药出口可以退税9%,而深加工成制剂后,退税只有6%,而在大多数的海外国家如澳洲,对于进口的规定将原药视同是原材料,普遍是零关税,而对于成品制剂的进口则需要交纳5%的关税,这样一进一出,差异有8%之多。无论是澳洲进口商还是中国生产商,买卖原药的实惠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差异甚至让中国制剂生产的成本优势也无法体现出来,澳洲近几年制剂生产从中国回流,从某种程度上也反应了中国制剂生产的优势在缺失。

出口登记证是否值得?

另一个让中国制剂企业纠结的是出口

登记证的申领。海外农药市场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同一种有效成分在不同的国家会根据该国市场需要登记成多种不同含量的制剂,甚至在同一个市场也会出现不同规格的制剂。而且由于农药的抗药性,目的新剂型推广都在不断要求海外农药经营公司经常变更登记的剂型、含量以顺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于中国制剂制造企业来说,每出口一个新的剂型、新的含量都必须申领价格不菲的新的农药登记证。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的,海外市场登记证的繁杂与不断变化,让中国制剂企业不得不考虑花大价钱去办理只为出口某一市场需要的农药登记证是否值得,而海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让更多制剂企业干脆放弃这些机会。

产品够不够规范?

农药制剂企业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应对海外市场的细节要求?很多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拥有众多资质证书,从ISO9002到ISO14001,从AAA资质到质量信得过证书,但在实际生产与质量把控方面,却并没有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的标准来操作,生产依然是过去的老方法。即使拥有了先进的制剂设备和灌装线,“高大上”的分析仪器,却没有按标准去做,没有按标准要求员工执行,细节方面的疏漏导致最后成品参差不齐。用老外的话说,“我相信你有好的技术生产出好产品,但我不放心你能生产出品质一直稳定的产品”。品质稳定才是国外客户质量追求的核心。

除了企业在标准化执行方面的提升,领导层的意识提升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与一国内工厂交流时,对方老总坦言:“你还是让我供应原药吧,这个我放心。至于制剂,我下面的人一听说小包装,一看规格要求就头疼,我是真不能保证下面员工的素质。”而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的制剂加工包装工厂,聘请的也是中国工人,用的是中国的厂房和相似的设备,却能生产出无可挑剔的制剂产品。若意识层面未达到一定高度,硬件再过硬也终究会成为摆设。

中国农药制剂成品出口,这是未来农药发展的趋势之一,只有这条路走顺畅了,在海外推广自有品牌,占领海外终端市场才成为可能。 (叶晓刚Agro-Alliance (Australia) PTY LTD)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6-06/258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