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出“新”制胜

网友投稿  2010-05-21  互联网

江苏中东集团董事长刘敖根

江苏中东集团董事长刘敖根

江苏中东集团董事长刘敖根(左一)和江苏省领导视察示范田

江苏中东集团董事长刘敖根(左一)和江苏省领导视察示范田

项目报告会现场

项目报告会现场

□本报记者郑红艳

引言:江苏中东集团立足于肥料研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发展目标,依托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技术资源,加强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在太湖流域示范推广新型生态缓控释肥,为肥料行业生存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子!

5月8日一早,很突然地,记者接到来自江苏中东集团(以下简称“中东”)的紧急通知,说是马上要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报告会。及至到那里,才知道这个项目是“太湖地区缓控释肥料研制、产业化及应用示范”。江苏省、常州市农业部门、质量监测部门等相关负责人应邀参会。而在开这个报告会之前,中东已准备了近3年。

据该集团董事长刘敖根介绍说:“该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技术资源,由江苏中东集团负责实施,在现有技术和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进行缓释肥工艺优化、生产设备改造、控释肥研发、示范推广及环境监测,从而改变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

应该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引起社会各届的关注;到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研究小组提交的报告《氮肥的真实成本》剑指中国化肥利用率低及过量施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到今年3月,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中国主要农田土壤显著酸化》指出,氮肥的过量施用导致中国主要农田的土壤在过去20年间发生了显著的酸化现象……

化肥利用率低、肥料施用不合理、有机肥施用比例下降等已衍生成让人忧心的社会问题。而中东此刻召开的报告会,让人看到了希望,看到国内企业正为改变目前现状而付出的努力。

令人心痛的太湖

“小时候,我们这个地方真的很美,到处都是水,纯净的水在流淌着。夏天,热了,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可以游个畅快;渴了,从井里掬起一捧水,清凉而甘甜……那个时候不需要游泳池,也不需要纯净水。”中东集团副总经理吴中庆兴致盎然地回忆起年少时的家乡,“而今的太湖流域却令人忧心……”说到这儿,他的表情迅速变得怅惘起来。

太湖流域面积36900多平方公里,流域GDP占全国的12%左右,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城镇化比率达到70%左右,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区,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凸显。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严重影响了流域周围近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该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

太湖流域是国家确定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重点,是江苏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江苏省在太湖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太湖水污染防治仍然滞后于流域经济增长,水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环境容量,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湖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水质仍难以保持稳定,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8年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明确了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工程。2007年9月,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治理工

作方案》,提出用5年时间,有效控制太湖湖体富营养化程度,实现水质明显改善;再用8~10年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水污染问题,使太湖湖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恢复太湖地区山青水秀的自然风貌,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面源污染已成为太湖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江苏省太湖流域2005年共排放废污水总量25.55亿立方米。流域COD排放总量为58.60万吨/年,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的污染占40.2%;氨氮年排放总量为6.42万吨,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所占比重在40%左右;总氮的年排放总量为9.82万吨,农业面源比重接近50%;总磷排放总量0.58万吨/年,农业面源的污染比重达到66%。

“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已成为太湖流域的重要污染源,作为支农企业,我们觉得有必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这也是我们下定决心实施该项目的初衷。”刘敖根说。

“我的方向只有两个:一是提高肥料利用率,二是节能减排!”

在报告会上,刘敖根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刘敖根介绍说,缓释肥的推广应用是有效解决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手段之一。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化肥利用率不高,氮肥利用率只有30%~35%,磷肥当季只有10%~20%,钾肥只有35%~ 30%,比发达国家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而同时施用化肥,更加大了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因此,提高化肥利用是控制面源污染的关键。我们推行的缓释肥正是通过减缓养分的释放速度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同时,这种缓释肥生产成本低廉,工艺也很简单,非常适合于我国的情况。

刘敖根说,“针对当前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肥料利用率低、损失严重导致水体污染的特点,我们计划通过3年时间,研发推广缓控释肥料合理施用技术,并建立缓控释肥料施用技术模式示范区。目前计划在太湖流域的稻田、蔬菜地和果园区,建立6个150亩以上的缓释肥料施用技术模式核心示范区,推动当地2万亩农田进行兼顾作物产量品质和环境保护的生产,以保证当地作物持续优质高产的同时,通过对养分资源的高效管理,避免或减缓太湖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

据了解,该项目由江苏中东集团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省土壤肥料指导总站、江苏省农业环境测试中心四家单位共同承担。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要负责缓控释技术的研发,可行性及建设方案,指导方案的实施,为产品提供技术服务,培养和培训相关人员,为产品的示范和推广提供技术依托;江苏中东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技术革新的转化与生产,为产品的中试和生产提供平台和配套条件,同时为产品的示范与推广提供协助。

目前,江苏中东集团已建成一条年产五万吨新型缓释肥料的生产线,此前已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小范围示范,效果很好。据江苏中东公司农化部田凤娇介绍说:“通过我们在水稻田做的实验,利用我们新研发的这种木质素生态缓释肥,对氮的利用率提高约15%。”“项目实施完成后,我们将进行缓控释肥大批量生产,不断推出新型缓控释肥料品种,示范区面积达2万亩,推广面积达150万亩以上,并逐渐向整个太湖流域农田推广应用。坚信通过三年的努力,太湖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将得到很大的改观。”刘敖根说。

一个企业只有将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环境的改善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大有前途!

“作为企业,上新项目,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它带来的效益怎样?”刘敖根说,“这个项目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十分可观的。”他介绍说,首先从生态效益上来说,可以大大减少氮排量。据调查,太湖流域40%的总氮和总磷来自农业面源污染,大量面源氮、磷的流失最终汇入湖泊,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根据公司与南京土壤研究所研制的生态缓释肥肥效试验情况,同等施氮量、土壤及施种条件下,以水稻田为例,项目所用生态缓释肥对氮的利用率提高约15%。我们这个项目实施后,在太湖流域建立缓释肥施用示范区2万亩,年可减排纯氮量32.9吨。

从经济效益上来说,我们计划三年之内在太湖流域江苏省境内耕地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150万亩以上。项目实施完成后,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可节约用肥约9000吨,直接经济效益总额达16890万元以上。太湖流域现有耕地151万公顷,如果该技术和产品在其他区域推广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从社会效益上来说,首先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太湖污水治理步伐。这个项目实施后,将为改善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从而为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次为促进我国缓控释肥技术发展也大有裨益。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对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新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与产业化越来越受到重视。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重点研究开发环保型肥料、专用复(混)型缓释、控释肥料及施肥技术。“十一五”期间又启动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新型高效肥料研制。因此,项目的实施从太湖流域农业生产的实际出发,为探索太湖流域缓释肥施用,开发成本低的新型高效安全的缓控释肥料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空间,有效地促进了缓释肥技术的发展。

我国目前以缓释肥,长效肥形式施用的肥料不足100万吨,仅占化肥总量的1.5%。随着高效农业、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开展,人们对缓释肥、控释肥、长效肥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因此就应该大力发展新型缓控释肥料产业,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刘敖根认为,从行业来看,近几年来,我国复合肥行业扩张非常迅猛,业内竞争非常激烈,这不仅导致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也使企业效益受到影响。大力发展新型缓控释肥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环境,同时也是企业另辟蹊径,避开直面竞争的重要战略,从而为企业趟出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

“一个企业只有将企业的利益与社会环境的改善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大有前途!”刘敖根十分坚定地说,“我们这个项目既符合肥料产业发展政策,又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一定是大有前途的!”

“‘太湖’只是一个点,全国还有无数个‘太湖’,我希望通过我们所有富有责任感的农资企业的共同努力,让中国的太湖们恢复以前的美丽!”这是刘敖根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5-21/252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