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国产婴儿奶粉的巨大需求对市场供给造成压力,创造了惠及全球各地的商业机会。
来自联合国UN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儿童多达8200万,而出生不足6个月的婴儿只有28%采用母乳喂养。因此,奶粉供应链中的任何问题都将产生大范围的影响。
欧睿Euromonitor预计,由于母乳喂养比例下降以及女性就业比例上升,未来四年中国对于婴儿配方奶粉的需求规模将增长一倍,达到250亿美元。欧睿预测,虽然中国施行计划生育政策,但到2017年中国在全球配方奶粉销售额中所占比重仍将达到二分之一。
中国的奶制品生产商未能像其国际同行那样充分抓住这一增长机遇。虽然中国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在2011至2012年间增长了25%,同期中国第一大奶制品企业蒙牛Mengniu的销售额却下降了3.5%。三聚氰胺事件也牵涉到了蒙牛,此后该公司一直在重组,以期改善企业形象。上月蒙牛与法国食品集团达能Danone达成协议,将共同组建一家合资企业。达能目前已是中国奶制品市场上一家重要的经营商。
一些分析师预计还会有进一步的重组,专业生产婴儿配方奶粉的圣元Synutra等中型厂商将出现整合。圣元自身也在大力提高产能,该公司近期计划斥资1.18亿美元在法国建立一家牛奶烘干工厂。
中国国有食品集团光明食品BrightFood则邀请消费者参观自己的工厂,以期提升消费者对其产品的信心。该公司一位发言人表示:“我们大约安排了8个此类参观工厂的活动,并发现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当消费者真正走进工厂参观时,我们其实无需多言。”
“消费者会自行观察我们是如何进行采集牛奶、安全监测以及包装牛奶等步骤的。在此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地对企业重新建立了信任感。”
某些配方奶粉生产商还试图通过将自身产品宣传为“欧式”配方,来避开国产奶粉已经污损的市场形象。
投资公司也对婴儿奶粉市场寄予了很高期望。上海鹏欣集团ShanghaiPengxin近期斥资约2亿新西兰元(合1.607亿美元)在该国收购了16家奶牛场。这些奶牛场生产的牛奶将被出售给新西兰合作农场企业恒天然Fonterra。恒天然目前已是中国一大奶制品供应商。
不过并非所有外国企业都从中国的奶粉抢购中获益。美国美赞臣MeadJohnson近期发布的一季度业绩显示,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未出现显着变化,也没有迹象显示潜在需求正在加速增长。
相比之下,达能宣布旗下的全球婴儿营养部门实现了高达16.1%的同比增长。
法国的达能以及德国的美乐宝Milupa都扩大了在欧洲的生产规模,以避免欧洲市场出现产品短缺,同时服务于中国市场的需要。达能还与阿里巴巴Alibaba旗下的线上零售平台天猫Tmall结成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联网在中国销售其产于荷兰的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