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巴西大豆近六成销往中国

网友投稿  2013-04-01  互联网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着4700年的种植历史。19世纪后期,这被称为“黄金豆”的作物传到国外。本世纪30年代,大豆种植已遍及全球各国。

  巴西是一个农业大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巴西农民尝到了出口大豆的甜头开始广泛种植。时至今日,得益于政府的政策、各研究机构取得的技术进步以及大公司的成功战略,巴西一跃成为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更占据了每年中国进口大豆的“半壁江山”。

  作为巴西农业的“衣食父母”,巴西政府以及各大农业领域企业都十分重视中国市场,希望在这块大蛋糕中分得一份。

  最近,为了解巴西大豆行业的发展情况,记者来到巴西大豆第二大主产区位于中西部巴拉纳州的隆德里纳市(Londrina)进行采访,对当地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一探究竟,还走进当地几位农场主的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全球第二大大豆产地

  巴西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位于世界前五名,这些优越条件使农业成为巴西一大支柱产业。据介绍,巴西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4%,达到4679亿美元,同时也为国内贡献了36%的就业岗位。每年巴西出口的商品中农产品占了38%,而其中出口最多的就是大豆。2012年度,巴西大豆出口产值达到300亿美元。

  巴西农业研究所(Embrapa)大豆研究中心负责人阿兰山德勒介绍,去年巴西大豆获得了丰收,产量达到创纪录的7500万吨,位列美国(约9000万吨)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大豆产地。然而,近期美国大豆产区遭受旱灾,大豆产量2013年度将明显受到影响,当被记者问到今年巴西大豆产量是否会超过美国时,孟山都公司专家卡洛斯笑着说:“第一第二不重要,决定大豆产量的是市场,如果市场有需求,我们就大量生产。2013年我们预计大豆产量能超过8000万吨,也许就成了第一呢。”

  要想在大豆种植上让农民得到更大获益,就要想方设法克服几个传统难题,比如抗虫害、耐除草剂、提高单位产量等等。卡洛斯称,与许多生物公司一样,他们很早就看到了大豆在未来国际市场上的价值,因此多年前就开始和巴西农业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通过杂交和转基因技术研究出两代品种大豆,在对抗虫害、除草剂等方面表现出众,其中第一代产品已在多年前投入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无疑是巴西农产品的最大买家。在巴西出口的农产品中,运往中国的占18.8%,而巴西出口的大豆有近六成销往中国。

  目前,孟山都公司研制的第二代转基因大豆尚没有投入市场,因为一种转基因农产品要想进入市场就必须得到主要进口国的批准,否则就可能造成转基因产品非法流入未批准国市场污染现有作物的情况。为什么有的国家没批准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食用转基因农作物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还有待论证,有些影响可能需要多年研究才能了解,现在甚至巴西国内对此也分为两派意见,有的支持也有的反对;另一方面,转基因作物引进后由于其高产、低成本的优势会严重影响本国大豆农的收入,因此仍有一些国家没有批准。

  栽种用土保证“零污染”

  巴西中西部以及南部各州由于光照环境、土质构成十分适合大豆生长,因此逐渐成为巴西大豆主产区,占巴西大豆总产量的近一半。隆德里纳市所在的巴拉纳州是巴西第二大大豆产区(第一是位于西部的马托格罗索州)。因此,巴西农业研究所(Embrapa)将大豆研究中心设在这里。

  在参观前,负责人阿兰山德勒向我们介绍,大豆作为巴西经济作物之一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带动了中西部各州发展,并且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刺激农业的政策,再加上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攀升,使得许多农民开始种植大豆。自1975年开始,巴西农业研究所成立了大豆研究中心,专门对常规和转基因大豆进行研究。目前这里建成了占地350公顷的基地,共有各类员工319人,是世界最先进的大豆研究中心之一。目前,这家研究机构与我国南方一些省市的研究部门有合作项目。

  在基地内,记者看到一排排育种用的温室大棚,里面摆着一排排用花盆栽种的大豆种苗。据介绍,这样的温室这里一共有36个。陪同人员说,这些温室有的是用来对比同样条件下抗虫害的,有的是研究抗干旱的,还有的是专门杂交用的。为了避免外界环境干扰,所有的栽种用土都经过高压处理,保证“零污染”。在参观中记者还看到旁边有几栋房子被严严实实遮盖起来,看不到里面的情况,一问才知道,这些是用来存放培育和研究大豆的“母本”,也就是他们的核心研究成果,这些“看家宝”一般不对外公开。

  在温室外就是一片片划好的试验田,外表看它们和周围的农田没什么区别,但是走近了能够发现有很多标着“小心,生态污染危险”的警示牌。意思是里面的大豆是转基因品种。现场专家讲,为了避免转基因大豆和常规大豆杂交,污染基因链,这些试验田周围都远离常规大豆田,即设立“安全区”。另外现场所有的播种、收割机都只用于所在地块的作业,不同区域绝不交叉。

  阿兰山德勒说,除与一些生物公司合作研究外,这里也有独立研究。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市场垄断,另外由于这里是隶属巴西农业部的机构,研究成果如果由国家推广开来可以帮助巴西农民省去原本需要每年支付给国际种子公司的专利费。

  种大豆不愁没有利润

  在组织方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隆德里纳市郊外的农场。记者看到,有三块正方形的农田与周围的大片农田分割开来,据孟山都公司专家卡洛斯介绍,这三块每块面积一公顷的农田就是他们与众多农场主签订的试验田之一。三块农田中其中一块是目前巴西普遍种植的该公司第一代改良大豆,而另外两块是两种新品种。冒着大雨,卡洛斯向我们介绍说:“据我们统计,目前巴西大豆平均每公顷产量约为3吨。第一块试验田使用的一代大豆产量达到5吨左右,而我们的新品种最高能达到6吨,与此同时投入的成本却没有显着增加。”

  随后,我们来到一家名为“地平线”的农场,拜访了这里的主人里奥纳尔多。据介绍,这家农场到今天已经经营了整整60年,是家族产业。在家里初见里奥纳尔多很难把他与拥有1800公顷土地的“富翁”名头联系在一起(据了解这里每公顷土地价值约2万美元)。里奥纳尔多看上去只有30多岁,穿着朴素,牛仔裤上还有刚从农田里走出来沾的泥,他农场内的家也透着简约舒适的风格。

  里奥纳尔多是巴西目前众多大豆种植者的典型代表。他向记者介绍说,他的农场中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200公顷,几乎全部用于出口,而其中最大的买家就是中国,占到产量的90%以上。虽然还没有去过中国,然而里奥纳尔多对中国的市场十分关心,拉着记者问中国大豆种植情况和每年的需求等等。

  巴西大豆成熟期为90天到140天左右。每年9月下旬,这里的农场开始种植大豆,到来年1月下旬就成熟了,从此进入收割时节。大豆收割完后立即在同一土地上种植玉米,相当于一年可以收获两次作物。边收割边种植的景象是这里的一大特点,也是巴西的科技成果。曾有一张外国记者拍的照片就反映了这个情景:前面一排整齐的收割机在收割大豆,紧跟着后面十几米就是另一排播种机同时播种玉米。里奥纳尔多称,随着近年来大豆种子、化肥等的不断进步,大豆市场的扩大,现在种植大豆的利润能够达到30%左右。实际上,里奥纳尔多并不长期住在农场,他和家人住在别的城市,农场的一切事物都交给经理打理,他做起了“甩手掌柜”。今天得知有中国记者来访,他特意从外地赶过来。

  记者问他为什么自愿划出几公顷土地用作试验田。他解释说:“一开始听种子公司的人介绍这种新品种有多么好,自己还不相信,就想比试比试到底自己的大豆和新品种谁更厉害,等到收获时果然差距不小。”按照规定,里奥纳尔多和孟山都公司签订了试种合同,规定所有试种作物收获称重对比后100%就地销毁不流入市场,避免影响现有大豆品种。

  然而里奥纳尔多也有苦恼,就是物流不便。巴西公路、铁路网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很多公路缺乏有效维护,路况比较差。另外,巴西目前缺少足够的深水港口。就拿里奥纳尔多的农产品来说,想要大量出口大豆又要节约成本,就需要用远洋货轮运输,然而能满足条件的港口目前巴西只有两座,路途遥远不便增加了物流成本,这也是巴西发展农产品出口的一大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据巴西农业研究所大豆研究中心负责人阿兰山德勒介绍,目前巴西政府正在努力改善物流条件,兴建公路铁路,同时正在规划几个能满足运输条件的深水港口。

  在谈及未来的展望时,里奥纳尔多十分乐观,认为市场前景广阔。他对记者说:“将来世界人口会不断上升,对大豆的需求肯定也会增加。另外随着科技进步,大豆的单产也会提高,这一趋势现在已经很明显了。这样一方面大豆的种植成本下降,产量提高,又有市场,因此未来不愁没有利润。”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4-01/2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