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秸秆养牛羊示范工程正式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来,目前我国已初步在中原、东北和华南形成了三大肉牛带。我市自1996年参加南方秸秆养牛羊示范工程项目以来,1998年把牛品种改良和肉牛规模化饲养作为工作突破口,并自2001年以后加大了肉牛产业发展力度,不断新建和巩固肉牛养殖基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地基础建设,改善生产条件,鼓励引导农产自繁自养肉牛。目前,适度规模化的肉牛饲养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农户的经济支柱产业。规模化肉牛饲养管理技术是牛的科学选购、科学饲养管理等各项技术的综合运用,有非常强的技术性。现将其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 架子牛的选择原则
1.1 品种选择 以杂交牛为佳,如西门塔尔杂交牛、利木赞杂交牛、夏洛莱杂交牛等。杂交牛缺乏的地区可选用当地的大架子牛,当地大架子牛价格低,易于购买,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杂交肉牛可选择1.0~1.5岁,本地品种牛选2~4岁。
1.2 体重选择 大架子牛250~300kg,育肥期3~6个月,体重可达300~500kg以上。育成牛180~200kg,经6个月育肥,体重可达300~400kg。
1.3 体形外貌选择 选购的牛一般为未去势的公牛。要求头形粗壮,眼睛清亮有神,耳朵灵活敏捷,鼻镜有汗,健康无病;胸宽,身体低垂,体宽而深,证明内脏生长发育良好,生产潜能大;四肢正立且后躯发育好,站立时后蹄尖与大腿关节突出部、飞节与臀部分别成一条直线与地面垂直,整个体形呈长方形。
1.4 体尺要求 从体尺看,架子牛的体高要符合月龄。1.5~3.0岁牛,高1.1m以上,体重200kg以上;3岁以上的牛,高1.2m以上,体重250kg以上。
2 进场后的管理
对新购进的牛要进行隔离饲养,有10~15天的适应期,让牛熟悉环境,适应草料。新购牛第一天只给饮水,不喂草料。第二天喂粗饲料。第三天喂粗饲料加少量精料。进场3天后做好称重、防疫、驱虫、健胃等工作。同时每天观察牛的精神状态、采食情况、粪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1 消毒 进场后2~4天,用0.3%过氧乙酸对每头牛逐一进行消毒。
2.2 驱虫 每千克体重用硝氯酚3~4mg,一次口服,驱除肝片吸虫;每千克体重用驱蛔灵0.2g口服,驱除牛蛔虫;每千克体重用敌百虫40mg或左旋咪唑8mg,一次投服进行驱虫。
2.3 健胃 进场后7~8天,用健胃散(中药)对所有牛进行健胃,250kg以下体重每头牛灌服250g,250kg以上体重每头灌服500g。随着牛体的恢复和环境的适应,逐步添加精料。
2.4 分群 按年龄、品种、体重分群,体重差异不超过30kg,相同品种分成一群,3岁以上的牛可以合并一起饲喂,便于饲养管理。
3 架子牛肥育
架子牛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度肥育,以加大体重,改善肉质。可分为育成期和肥育期两个阶段。
3.1 育成期饲养 该期的目标是促进牛体骨骼、肌肉生长发育,时间为15~18个月,日增重为0.6~0.8kg。若在该期内饲养过差,日增重太低,不利于后期育肥。营养上满足牛生长发育所需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A,注意蛋白质的品质和钙、磷的比例。日粮中粗蛋白含量14%以上,整个育成期粗精料比例为7∶3。粗料以酒糟、青贮玉米秸、氨化麦秸、青草等为主。杂交牛的日增重可达1.2kg以上。育成期可采用放牧或舍饲。
3.1.1 放牧饲养 利用草山、草坡放牧培育架子牛。每天采食的干物质为体重的2%左右。人工牧草或天然牧草养分随季节发生变化,春季牧草幼嫩,含蛋白质高,适口性好,幼牛日增重高;夏季牧草粗纤维含量高,粗蛋白含量下降,但无氮浸出物和干物质较高,架子牛能保持较高日增重;秋季牧草开始枯萎,牧草质地变硬,适口性变差,蛋白质含量下降,不能满足牛生长所需。放牧可采用固定放牧、分区轮牧的方法。冷季放牧要晚出早归,充分利用中午暖和时间放牧,同时注意牛舍要向阳、保暖、小气候环境好;暖季放牧要早出晚归,延长放牧时间,让牛多采食,同时应注意防暑。
放牧饲养牛注意补充镁盐和食盐,定期测定幼牛生产情况,每天补充精料1~2kg。若生长发育差,夜间补饲青粗料,以保证其正常增重。还可制作尿素食盐砖,配方为:尿素40%,糖蜜10%,食盐47.5%,磷酸钠2.5%,压成砖块,供牛舔食。
3.1.2 舍饲 按照饲养标准投喂饲料。首先应供给充足的青粗饲料,不足部分补充精料,多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和青草、豆类等。充分利用当地种植的人工牧草、野青草、秸秆、农副产品等饲喂育肥牛。玉米秆、大豆秆、红苕藤和其他禾本科牧草等秸秆质地硬,口感和利用率差,为提高粗饲料利用率,对麦秆、稻草等要进行氨化处理。各种农副产品,如粉渣、啤酒糟、酒糟等,也是肥育牛的良好饲料。青粗饲料让牛自由采食。各种粗饲料每日每头消耗量如下:青饲料15~40kg,干草5~6kg,青贮料10~20kg,氨化秸秆4~6kg,糟粕类一般喂量15~20kg,酱糟因盐含量高不宜多饲喂。干草铡成5cm左右喂牛较好,可减少咀嚼时能量损失,并增加采食量。
舍饲育肥时,精料早晚各喂一次,夜间补饲粗料。若牛只吃干草而不采食青草,表明日粮中蛋白质过剩,则应减少浓缩料中蛋白含量;相反,只吃青草而不采食干草,表明蛋白质不足,需增加浓缩料用量;若青草吃饲后能采食大量精料,表明能量不足。饲喂顺序:一般先喂青草,再喂精料,最后投给干草。草、精料喂前要备好,精料在喂前1小时浸泡,切勿喂干料,以防瘤胃臌胀。饲喂要本着先精后粗,喂后饮水的原则。若日喂3次,精料早、晚饲各占35%,午饲占30%。将每头牛一天所需精料根据喂量大致分成3份,饲喂/顷序为精料一糟渣类一粗料,喂至九成饱即可。粗料要少添勤添。
3.2 肥育期饲养 强度育肥分为两期:一是增重期,以增加体重,加大优质肉块为目的,生产西方高档牛肉需4个月,生产东方高档牛肉需8个月;二是肉质改善期,以填充和沉积脂肪为主,生产西方和东方高档牛肉分别需2个月和4个月。
3.2.1 增重期 幼牛育成期完成后进入增重期,一般3~4个月时间,要求日增重0.9kg以上,增重期完成后体重达450kg左右。日粮中蛋白含量10%~12%,可消化总养分(TDN)63%~70%,日粮精粗比为6∶4。
该期饲养的目的是使肌纤维变粗,脂肪初步形成。饲养上要逐步减少粗饲料,相应增加精饲料喂量,一般精饲料用量占体重的1.65%。该期牛食欲旺盛,增重快,日喂精料4~6kg,精料以粉料形式于早晚6~7点供给。粗饲料供应以青草和干草为主。饲料供应方式:先投喂1~2kg青草,后给2kg干草,再投喂精料。精料吃完后,给予充足饮水,夜间自由采食干草。该期要求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较高,有利于增重,按75kg体重喂给混合精料1kg。粗料以青贮玉米秸、氨化麦秸、稻草为主,也可喂给少量酒糟。大架子牛(体重350kg以上)喂精料量占体重的1%,粗料以酒糟、青贮玉米、氨化麦秸为主,育肥期2~3个月。杂交牛日增重要求达1.5kg以上时,每头每日饲料喂量约占体重的2.5%左右。
3.2.2 肉质改善期 育肥牛达到450kg左右后开始进入肉质改善期,增重速度开始下降。此期致力于脂肪沉积,使脂肪沉积于肌肉内形成"大理石"纹,以生产出细嫩的中高档牛肉,经过2~3个月的肥育,体重达500kg以上出栏。要求日增重0.6kg以上。日粮干物质总养分(TDN)62%~65%,蛋白质含量8%~10%,精粗比为7∶3~9∶1,干物质日进食量9~11kg。
在饲养上可采用高能低蛋白饲料,饲料调配上增大饲粮浓度,使牛摄取足够的营养。另外,保证矿物质、维生素供给,干物质进食量约占体重的2%。该期精饲料喂量由少到多,7~10天达到规定喂量。按60kg体重喂给混合料1kg。粗饲料一般不要变换。采取先精料后粗料饲喂方法。精料在饲喂前1小时浸泡,调成稠料,日喂3次。喂后饮水,水质要清洁,并将牛拴至舍外,限制运动。每天刷拭牛体2次,及时打扫舍内卫生,保持干净和干燥。每月称重1次,以便调整饲料喂量。肉质改善期饲养的关键是增进牛的食欲,注意观察牛的采食量,改进饲喂技术,如改变饲料配比率、饲喂全价颗粒料等,以提高牛的食欲。
4 肉牛的管理
4.1 采用"五定"管理方式即:定人员、定量、定时、定桩、定刷拭,确保牛环境的稳定和避免人为应激,及时发现或观察育肥牛的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4.2 牛舍、牛槽保持清洁卫生。牛舍每月用2%~3%火碱水彻底喷洒一次。牛场大门口要设立消毒池,也可用火碱或石灰水作消毒剂。对育肥牛出栏后的空圈要彻底消毒。
4.3 冬季要防寒,牛舍后窗要关闭,避免北风直吹牛体。夏季要注意防暑,避免日光直射,晚上可在舍外过夜(雨天除外)。
4.4 每日饮水两次,夏季中午增加一次。饮水一定要清洁充足,每次饲喂时间2小时。
4.5 每天对牛进行刷拭,以促进牛体血液循环,并保持牛体干净无污垢。
5 饲料的力口工调制
加工调制的原料应不霉变、不腐烂、不潮湿、无杂质,严格把好配料比。对用量少的饲料,如食盐、骨粉、添加剂等要先用少量其它饲料预混后,再与大堆饲料混合拌匀。育肥场应备足优质稳定的粗饲料,如氨化麦秸、青贮玉米、地瓜蔓、酒糟等。氨化麦秸便于操作,含氮水平较高,有利于牛体蛋白质的沉积。酒糟含有多种维生素,价格较低,新鲜糟一般每日每头牛喂量不高于15kg,同时防止霉变。在精料中添加小苏打,缓解瘤胃酸度,可提高采食量、饲料利用率和牛生长速度。此外,还应注意粗细搭配,饲料原料应与成品库分开,不在库内存放其他农药和有毒物品。要完善饲料进出库制度,草料库和草垛注意防火,设置灭火器、防火水池。同时注意草料库内灭鼠,但不能用灭鼠药。
6 育肥牛的出栏销售及运输
肥育牛的出栏销售按市场就近原则减少损耗,要依据牛的膘情、体重、去势而定。对膘情好、达到相应体重的牛要及时出栏,同时要及时淘汰牛群中的劣质牛、低增重牛。长途运输时牛失重较多,可达10%左右,途中要备好优质草料,并注意中途饮水,防止急刹车、急拐弯,避免牛体受伤事故发生,运输时夏防暑、冬防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