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奶牛养殖者如何争取更多的利润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1-24  互联网



  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各省(区)市的原料奶收购价格有所提高,这首先归功于国务院发布的3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与此同时,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也下发了有关文件,促进或规范了我国奶业的有序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市场奶粉价格的暴涨,国内乳品集团之间的剧烈竞争,对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推动也起到较大的作用。实际上,世界许多国家的原料奶价格也在急剧上涨。例如在美国,2007年4月的一级原料奶价格,每45.4千克仅15美元,但至8月已上升到21.76美元,几乎上涨了近50%。因此,我国原料奶收购价格随着饲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提高实属常理之中。

  我们可以预期,奶牛的饲料、能源、劳动力和其他投入的价格将继续上升。但我们无法预测原料奶的收购价是否会继续上涨。因为在我国,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一定与饲料等的价格直接挂钩。例如2004年下半年,我国许多地区的奶牛饲料价格上涨,但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仅没有上涨,有些地区反而下跌,使许多奶农的收入明显减少。幸好在半年以后,奶牛的饲料价格有所回落,但原料奶的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奶农或奶牛场就一直在微利或亏损之间的状态中生存。

  类似上述的情况不仅在我国存在,2005年~2006年在西欧和北欧,2006年在美国也出现过,因而是不足为奇的。现在的问题是,当前在我国,原料奶价格有所提高并有所赢利以后,我们的奶农和奶牛场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把以前饲养奶牛的亏损尽快地弥补,或者怎样争取更多的利润为今后的奶牛饲养做更多的准备?这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做好心理或思想上的准备

  要认识到牛奶的收购价格有可能重新下跌,或者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不会随着饲料、能源和其他物资的进一步上涨而同步上涨,这样有可能再次降低奶牛饲养的利润空间,或没有利润而亏损。但什么时候原料奶价格下跌,或者饲料等的价格什么时候进一步上涨,恐怕无人可以预测,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似乎是毫无疑义的。在我国,通常的物价规律是上去容易下来难。因而许多人就认为原料奶价格提高以后就不可能降低,这似乎有其道理,但不是不可能。然而饲料等价格进一步上涨以后而原料奶收购价格不可能及时调整的情况始终存在。前些年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必须有这种思想准备。事实上,原料奶的价格形成极其复杂,价格中包含了许多奶农、加工商、零售者、消费者的利益矛盾交叉。前一时期曾有人希望把复杂的矛盾简单化,提出原料奶价格与饲料价格的联动机制,想用一个简单的系数乘以奶牛的饲料价格来决定原料奶价格,这似乎是不可能的。在一些奶牛业发达国家,有奶料价格比的统计和分析,但这仅仅是一种预警或提示而已。

  抓住当前有利的时机提高奶产量

  在当前原料奶价格较高的时候,如何提高奶牛的奶产量以获取更多的收入是每个奶农的目标。奶产量影响着奶农的收益,特别在原料奶价格有所提高以后。但是母牛的产奶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无论奶价在低的时候,还是高的时候,提高每一头母牛的奶产量始终是增加收入或增加利润的关键和目标。但在原料奶价格较高的时候,减少几千克牛奶的损失也是很大的。例如有几头奶牛患了乳腺炎,不仅奶产量减少,而且产出的牛奶有好几天不能出售,那是十分可惜的。

  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奶牛的饲喂和管理,尽量减少饲料的突然变换,进一步完善挤奶操作,加强牛舍内外的环境卫生。

  寻求和增加牛奶的边际效益

  对于牛奶的边际效益,许多人都在做,但不了解其中的涵义,或者仅仅了解字面的意义。举例来说,当前的玉米和豆粕的价格已经明显上涨,可能已涨到许多奶农和奶牛场难以承受的程度。如果在原有日粮的基础上再增喂0.25千克豆粕的干物质和0.75千克的玉米干物质就可以增加2.5千克的奶产量,那仍然是有利可图的。0.75千克的玉米(2.0×0.75=1.5元)和0.25千克的豆粕(4.0×0.25=1.0元)的合计价为2.5元(1.5+1.0)。按照母牛多采食1千克干物质可以多产2.5千克的奶产量,如果原料奶价格在3.3元/千克,则合计的收人为8.25(3.3×2.5)元,也就是说边际效益有5.75元。这当然是理论上的数值,而在实际饲养中,玉米和豆粕的饲喂数量不能增喂太多,否则会使母牛发生瘤胃酸中毒而降低奶产量。因此要寻求适合奶牛场的增喂数量。同时要增喂相应的粗饲料,确保每头奶牛有一定的干物质采食量。

  由于每个奶牛场的日粮配合和饲喂数量不同,以及母牛泌乳阶段的差异,所增加的奶量和增加奶量的边际效益肯定有较大的差别。为此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或奶牛营养师,或者也可以自己试加,但要检查试加的精饲料是否明显增加母牛的奶产量。关键的注意点是要逐步试加,整个日粮的精料总量不应超过粗饲料干物质的数量。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报

http://farm.00-net.com/yz/yn/3/2008-11-24/126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