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奶牛口蹄疫、水泡病的预防

网友投稿  2007-02-01  互联网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冬春季节是动物口蹄疫及水泡性疾病的高发期,这两种病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对高温和直射阳光(即紫外线)抵抗力弱,当外界气温升高,也就是到了夏季该病基本不会发生。口蹄疫病毒主要侵害偶蹄动物,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该病是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传播速度极快,不易控制和消灭,可以造成大流行,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水泡病是马、牛、猪及一些野生动物易发病,这种病损失小,多为良性经过,只要护理得当就会很快痊愈。
  病原:口蹄疫病毒属于RNA病毒,是由中央的核糖核酸核心RNA和周围的蛋白壳体组成,无囊膜,其中
  RNA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蛋白质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并保护中央的RNA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还是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中的惟一成员。它具有多型和易突变性,包括7个血清型和65个以上的亚型,每年还会有新的亚型出现,各型之间在临床表现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彼此又无交叉免疫性,这给诊断和防治该病带来了困难。
  口蹄疫病毒在病畜的水泡皮内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患牛在发热的时候血液内的病毒含量最高,而退热后奶、尿、口涎、泪、粪便等分泌物、排泄物中就会含一定量的病毒。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尤其是低温、干燥的条件。病毒在-30℃~-70℃或冻干保存达数年,但阳光直射、高温情况下病毒存活时间短,病毒对酸、碱十分敏感,因此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溶液、0.2%-0.5%过氧乙酸或5%次氯酸钠、5%氨水等均可杀灭病毒。食盐对病毒无杀灭作用。肉类在10℃-12℃经24小时,或在4℃-8℃经24-48小时,由于产生乳酸使pH值下降,就使肉中的病毒灭活,但骨髓、淋巴结内不易产酸,病毒的存活时间加长。鲜牛奶中的病毒在37℃时可存活12小时,18℃存活6天,酸奶中的病毒可迅速死亡。
  流行病学口蹄疫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主要为偶蹄兽,家畜中以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羊和骆驼。犊牛易感且死亡率高,潜伏期的牛、病牛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牛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即牛处于潜伏期时就从体内排毒,当牛出现临床症状到发病期排毒量最大,病毒随着呼出的气体、破裂的水泡、唾液、乳汁、精液和粪尿等分泌物、排泄物排出体外,这些病毒的毒力也最强,富于传染性。一般情况下,病牛排毒停止后就不再有传染性,但附着在皮毛上的病毒仍具有传染性,尤为在蹄部角质下面缝隙中包藏的病毒存活时间达数日。屠宰后未经消毒处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中也会含有口蹄疫病毒,这些也具有传染性。
  传播方式:常经消化道传播,但也能经伤口甚至完整的黏膜和皮肤感染。感染后的牛喷出的传染性气溶胶也是传播本病的重要方式。空气中病牛呼出的气体、圈舍粪尿溅洒、含毒污物尘屑风吹等形式的含毒气溶胶,在阴湿的低温天气,可以随风飘散到50-10Km以外的地区。患牛康复后仍可从食道咽部分的分泌物中分离到该病毒,这些病毒可藏于牛肾,从尿排出,所以,刚康复的牛也携带病毒,同样具有传染性,可在个体间相互传播。



http://farm.00-net.com/yz/yn/3/2007-02-01/12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