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围产期奶牛脂肪肝的综合防治

网友投稿  2006-08-14  互联网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奶牛肝脏内脂肪代谢过程受阻,使脂肪在肝脏中蓄积,并超过肝脏中正常含量的5%时,即称为脂肪肝。由于此病常发生于围产期的奶牛,所以又叫围产期奶牛脂肪肝。患病后的奶牛,不仅肝脏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障碍,影响消化功能,而且常伴发其他围产期疾病,如胎衣不下、生产瘫痪和子宫内膜炎等;此外,患牛的繁殖力和免疫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症状与病变

  大多数病牛开始时表现为中度食欲减退和产奶量下降。病牛通常是先拒食精料,随后拒食青储料,但还能继续采食干草,并可能表现出异食癖,体重迅速减轻。由于明显消瘦和皮下脂肪消失而出现皮肤弹性减弱。粪便干而硬,严重的出现稀便。病牛精神中度沉郁,不愿走动和采食,有时有轻度腹痛症状。体温、脉搏和呼吸正常,瘤胃运动稍有减弱;病程长时,瘤胃运动可消失。重度脂肪肝病牛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可能死于过度衰弱,或死于伴发的其他疾病;患轻度和中度脂肪肝的患牛,约经1个半月的时间可能自愈,但产奶量不能完全恢复,免疫力和繁殖力均受到影响,容易因伴发其他疾病而留下后遗症。

  脂肪肝患牛某些血液生化指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血糖含量下降,游离脂肪酸浓度上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上升,血中胆红素的含量也有所升高,血镁含量比正常牛低,这可能是脂肪分解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过高的结果。

  本病的病死率约为25%,死亡奶牛的肝脏明显增大,增大的程度因肝脏内脂肪浸润的程度而异。肝脏颜色呈暗黄色,边缘变钝,切口外翻,小叶形状明显,质地变脆,触之易碎。其他内脏外附有脂肪,子宫壁上有脂肪沉积,有时可见皱胃变位。

  二、诊断

  奶牛患脂肪肝后,临床症状通常不明显,单纯依据临床症状很难作出确诊。诊断时首先应了解病史,特别是参考母牛产犊时间、饲料组成、营养水平、泌乳量及产前产后的体况变化,这些将为确切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目前,比较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有肝组织活检和血液生化成分分析法等。

  在诊断脂肪肝时,应和酮病加以区别。研究表明,牛患酮病时常伴发肝功能不全。有人认为酮病和脂肪肝都发生于低血糖,而脂肪肝是酮病的继发现象。此外,牛创伤性网胃心包炎、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消化不良等病均可能与脂肪肝混淆。如果脂肪肝伴发子宫炎、乳房炎和皱位变位,则诊断更加困难,但上述病例一般都有轻度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以及原发疾病的某些局部症状。

  三、防治方法

  本病的治疗效果不佳,且费用较高,应以预防为主。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供给营养,及时治疗影响消化吸收的胃肠道疾病。对于奶期的奶牛应减少精料的饲喂量,以免产前过于肥胖;妊娠期要保证日粮中含有充足的钴、磷和碘,并在妊娠后期适当增加户外运动量;对产后牛要加强护理,改善日粮的适口性,逐渐增加精料,避免发生因产后泌乳等所造成的能量负平衡,出现过度的消瘦。

  1、葡萄糖注射疗法: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每天1次,连注4天为一个疗程;也可腹腔内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在应用葡萄糖的同时,肌肉注射倍他米松20毫克;随饲料口服丙二醇或甘油250毫升,每天2次,连服2天;随后将口服丙二醇或甘油每天改为110毫升,再服3天,效果较好。

  2、口服烟酸、胆碱:烟酸具有减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酮体含量和抗脂肪分解的作用;胆碱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缺乏胆碱,可使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并易形成脂肪肝。从产前14天开始,每天每头牛补饲烟酸8克、氯化胆碱80克和纤维素酶60克,用于防治围产期奶牛脂肪肝,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如能配合应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静脉注射,则效果更好。

  3、其他疗法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胰岛素,同时配合应用高糖和2%~5%碳酸氢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此外,水合氯醛能增加瘤胃中淀粉的分解,促进葡萄糖的生成和吸收。因此,可考虑投给水合氯醛,开始口服30克,随后减为7克,每天2次,连服数日即可。



http://farm.00-net.com/yz/yn/3/2006-08-14/12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