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牛子宫脱出在我站门诊病例中占产科病的46?5%。过去对本病多采取西医疗法,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着药费耗资大,固定物的时间过长,病情易复发等缺陷。为克服这些缺点,笔者在实践中应用中西结合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85年以来,共治疗36例,除1例子宫切除外,其余均治愈。?
1 临床症状?
1.1 轻症?
母牛子宫部分脱出到阴户外,脱出初期多为鲜明的玫瑰色,随时间的延长,表面变为暗色、水肿,组织脆弱,患牛精神状况无明显变化。?
1.2 重症?
母牛子宫全部脱出,脱出时间较长,子宫表面呈紫红色,肿胀严重、僵硬,患畜表现精神倦怠,食欲减退,频频努责,时欲卧地,粪干燥,口色淡白,脉迟细。?
1.3 危症?
母牛子宫全部脱出时间已久,脱出子宫大部分发生坏死,严重肿胀,甚至僵硬,呈紫黑色,患牛精神萎顿,卧多立少,鼻镜干燥,不时鸣叫,食欲废绝,大便干黑且附有粘液,脉象迟细,口色枯白。?
2 治疗?
2.1 轻症?
患畜子宫部分脱出或全部脱出,脱出时间不长、肿胀不严重者,治疗时用0.1%高锰酸钾液将脱出子宫及外阴尾根充分洗净,除去异物、坏死组织及附着的胎膜,术者紧握掌头将脱出的子宫顶回阴道,整复至正常位置,用阴门固定器或酒瓶固定法固定,经3~5天拆去固定物即可。根据病情酌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党参60 g,黄芪90 g,白术60 g,柴胡、升麻各30 g,当归、陈皮各60 g,炙甘草35 g,生姜3片,大枣4枚为引,共为细末,开水冲服,1剂/天,连服3天。?
2.2 重症?
患畜子宫全部脱出或阴道也随之脱出,脱出时间较长者,在整复时先以30%的明矾水冲洗清洁,再用针乱刺肿胀处,使水肿液渗出,继用菜油涂擦,反复搓揉至子宫变软,即可将脱出的子宫从靠近阴门处开始,用手在两侧交替向阴道内压进,整复至原位,加以固定。同时服用中药八珍汤:党参、白术、茯苓各60 g,甘草30 g,熟地、白芍、当归各45 g,川芎30 g。共为细末,开水冲服,1剂/天,连服5剂。如因使役过度或营养不良、年老体衰、气血亏虚的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熟地、阿胶以补气补血;若脾胃失调,加青皮、生地、麻仁等以滋阴养液,润燥滑肠,减少患畜因排粪而引起不必要的努责。
2.3 危症?
患畜子宫脱出已久,大部分发生坏死或肿胀严重,难以整复,不处理就会造成死亡的,在治疗时应及时进行子宫切除术,同时服八珍汤加健脾和胃药物;体温高而有感染者服黄连解毒汤:黄连30 g,黄芩、黄柏、金银花、 连翘各45 g,栀子60 g,水煎服,1剂/天,连服3剂。及时注射抗菌药物,强心补液。? 3 典型病例?
例1 本县汤山镇杨某家一头九岁母牛,清晨分娩(第五胎),当天下午发现子宫全部脱出,经当地兽医整复2次不效,第2天来站求诊。检查:体温38.6 ℃,呼吸34次/min,中等膘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频频努责,时欲卧地,粪干燥,脉象迟细,口色淡白,子宫肿胀严重、僵硬、呈紫红色。治疗:按2:1所述方法整复,阴门行纽扣状缝合。同时灌服补中益气汤加熟地60 g,阿胶45 g,麻仁120 g,1剂/天,连服3剂而愈,后随访未复发,次年再访,已怀孕。
例2 本县大沙坝乡唐某一头十一岁水母牛,于半夜分娩,次日晨发现阴道及子宫全部脱出,经村兽医整复一次不效,第2天再整复3次仍未成功,第3天来站求诊。检查:精神萎顿,卧多立少,不时鸣叫,鼻镜干燥,体温38.3 ℃,脉搏24次/min,呼吸54次/min,营养中下,瘤胃蠕动音弱,食欲废绝,粪干黑且有黏液、脱出子宫呈紫黑色、严重肿胀、僵硬,有多处破损,伤口已被粪便及泥土污染,脉象迟细,口色枯白。治疗:按外科手术要求,麻醉消毒后进行子宫切除术。 灌服八珍汤1剂, 同时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 000 ml,加维生素C 4 g,青霉素1 200万u,安哪咖3 g,一次静脉注射。29日二诊:体温39.5 ℃、脉搏16次/min、呼吸62次/min,全身症状无明显变化。用青霉素560万u,一次肌肉注射。灌服黄连解毒汤加麻仁120 g,生地35 g,沙参45 g,麦冬45 g,陈皮30 g,木香、乌药各40 g。30日三诊:青霉素肌注同前,黄连解毒汤1剂/天,连用3剂后,体温、食欲、大便均已恢复正常,惟口色淡白,脉细无力。31日拆除结扎线,后每天再服八珍汤1剂,连用3剂,痊愈。?
4 体会?
4.1 手术整复牛子宫脱出时,明矾有收敛作用,菜油有润滑作用,乱针乱刺,加之搓揉,不但能挤出水肿液,使体积减小,还能促使血液循环,使子宫变软,给整复手术带来极大的方便。?
4.2 术后中药治疗,是调动机体内的积极因素,促进正常功能的恢复,是预防复发和并发症的有力措施,但中药治疗必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运用。临症加减,能收到提早恢复患畜健康的效果,克服单纯用西医治疗的不足,尽可能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
4.3 根据多年来的临床资料统计,因饲养管理不良,使役过度而引起本病的达70%以上。因此,对饲养户要加强宣传,改善饲养管理,合理使役,是预防本病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