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本病一般称为牛病毒性腹泻或牛黏膜病,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鼻漏、腹泻、咳嗽、消瘦、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和鼻腔黏膜发生糜烂和溃疡及淋巴组织显著损伤。 [病因]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的传染源为患病牛及带毒牛,如患病牛的鼻漏、泪水、尿、粪便、乳汁以及精液等均含有病毒。本病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 在自然条件下牛、水牛和鹿对本病易感,在牛群中任何年龄牛均可以感染本病,但幼龄牛易感性较高,成年牛对本病抵抗力较强。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一般经口感染此病,在牛群中有时发病率高,致死率不高,但偶然也出现发病率不高,而致死率很高的现象。 [症状] 本病潜伏期7~14天,人工感染2~3天。在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经过。 急性病牛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持续2—3天。病牛表现精神沉郁,厌食,呼吸加快,心悸亢进,鼻腔流出浆液性乃至黏液性液体、眼结膜炎、鼻镜及口腔黏膜表面糜烂,口腔、唇、齿龈和舌潮红,肿胀,糜烂,从口角流出黏性线状唾液。通常在口内病变7—9天以后,常发生严重腹泻,开始水泻,以后混有黏液和血液,以至很快死亡。有些病例在蹄冠和蹄叉部位黏膜病有糜烂,而导致跛行,一般此症状多见于肉牛。重症时孕牛发生流产,乳房形成溃疡,产奶量减少或停止。病母牛所产的犊牛发生下痢,在口腔、皮肤、肺和脑有坏死灶,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白细胞减少。 慢性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或逐渐发病,生长发育受阻,消瘦,体重逐渐下降。比较特殊的症状是鼻镜上的糜烂,这种糜烂可在鼻镜上连成一片。此外,由于蹄叶炎而致的跛行最为明显,病程较长,大多数病牛死于2~6个月内,有的也可拖延到1年以上。 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消化道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糜烂。特征性损害是食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形态与直线排列的糜烂,胃黏膜水肿和糜烂。 [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如口腔齿龈糜烂、食道病变,腹泻、血便致使病牛很快死亡。但最终确诊必须要通过分离病毒来确定。 在诊断时应注意与恶性卡他热、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等相鉴别。 [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对于发病的牛为了增强其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应投予营养剂和抗生素类药物。为了缓和其因下痢引起的脱水症状要进行补液。 目前国外已选育出弱毒株并制成疫苗,接种后免疫持续时间较长,但有接种反应,孕畜不宜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