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焦虫净治疗奶牛环形泰勒焦虫病

网友投稿  2006-01-16  互联网

推荐:购买《养牛技术》VCD光盘,请到VCD商城


近年来牛环形泰勒焦虫病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日益严重,每年因此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虽然有一些抗焦虫药物如贝尼尔、黄色素等有一定疗效,但大多都因毒性作用或治疗周期长,患病家畜康复较慢等原因而受到局限。笔者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的抗血孢子虫病新药焦虫净治疗奶牛环形泰勒焦虫病58例,治愈率达96.55%,结果证明,焦虫净是治疗奶牛环形泰勒焦虫病的高效低毒药物。

?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兰州市区郊县的奶牛场及附近养殖户散养的患病奶牛。

?

1.2 药品及用法?

焦虫净,粉针,0.2 g/支,溶媒2.5 ml/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批号990401。使用时将焦虫净粉针剂用专用溶剂溶解后,以1 mg/kg剂量臀部或颈部深层肌肉注射,首次倍量,1次/天,3天为一个疗程。直到红细胞染虫率降至1%以下时停药观察。

?

1.3 病原体检查?

取患牛耳尖血涂片,经瑞特氏染色后镜检,计算红细胞染虫的百分率,直到连续两次检查染虫率都在1%以下为止。

?

1.4 临床检查?

每天对试验牛进行详细的临床检查。对痊愈的牛只,随访1个月,了解有无复发;对死亡牛则进行病理剖检。?

1.5 血液常规检查

?

治疗前后,每5天采血1次,进行血常规化验。

?

1.6 疗效判断标准?

用药后病牛红细胞染虫率迅速降至1%以下,体温、食欲、反刍亦随之恢复正常者为有效;用药后染虫率继续上升或升降无规律,临床症状亦不见好转或死亡者为无效。

?

2. 结果?

共治疗黑白花奶牛环形泰氏焦虫病58例,其中痊愈56例,死亡2例,临床治愈率为96.55%。除3例为l岁以下育成牛外,其余均为成年奶牛。一般用药3~5次即可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

用药前病牛体温升高至40.32±0.05 ℃;红细胞染虫率为6.7±4.2;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减少,呈明显贫血现象,血细胞总数多减少,白细胞分类变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升高。用药后,病牛体温降至39℃以下的时间需2~3天。红细胞染虫率降至1%以下需3~4天。随着红细胞染虫率的下降和体温、食欲、反刍等临床症状的好转,肿胀的淋巴结逐渐变小,原有的溢血斑点渐渐消失。最后1次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较用药前略上升,但贫血现象用药前后基本无变化。1个月内随访,均无复发。

?

病死牛剖检呈全身出血性斑点、淋巴结肿大,胃有特征性溃疡斑及肝脾软化等较典型的环形泰氏焦虫病病理变化。?

3.小结?

3.1 奶牛环形泰氏焦虫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而且由于高热稽留等原因,使泌乳奶牛产奶量急剧下降。据统计,1995~1999年,西北三省区奶牛环形泰氏焦虫病发病率高达21%~43%,死亡率为13%~37%,而犊牛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达80%及50%~60%。过去用黄色素等药物治疗本病,治愈率最高为83.3%,而且疗效长,多数需7天以上,有的甚至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康复。而用焦虫净治疗本病,疗程仅为3~4天,疗效可达96.55%。焦虫净粉针剂及溶媒使用十分方便,尤其适用基层畜牧兽医站及个体奶牛养殖户。

?

3.2 根据对58例病牛血液学的检查结果,发现奶牛环形泰氏焦虫病在用药前有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的特征性变化。但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量用药前后无大变化,病愈初期仍呈明显贫血症状。这可能是由于造血系统损害严重,造血机能一时难以恢复的缘故。

?



http://farm.00-net.com/yz/yn/3/2006-01-16/125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