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牛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疯牛病发生与防制新进展

网友投稿  2006-01-12  互联网



王红宁,王平章,吴 琦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疯牛病(Mad-cow disease)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滨病。该病白1985年4月首次在英国发现以来,至今已在许多国家都有发现。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过国家面临着严重疯牛病的威胁。本文从病原、流行病学、发生与防制等方面对疯牛病进行了综述。

疯牛病(Mad-cow disease)是牛海绵状脑病〈Bovinc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的俗称。它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大脑灰质出现海绵状病变为主要特征。该病1985年4月首先发现于英国,于1986年11月定名为BSE,1987年WeeLs等正式报道。疯牛病不仅在英国广泛流行,在法国、瑞士、葡萄牙、列支敦士登、丹麦、德国、比利时、爱尔兰、卢森堡、荷兰、阿曼等国家和地区均有病例报道。目前该病在欧洲呈蔓延趋势。200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告,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面临"疯牛病"威胁,包括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和巴拉圭以及中东和亚洲一些国家等。其原因是自1986年到1996年期间,有的国家从西欧国家进口活牛和含动物骨粉的饲料,又将这些饲料转口到其他国家。因此,所有这些国家都面临"疯牛病"的危险,必须停止使用动物骨粉饲料。由于该病是人畜共患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因此该病是世界各国口岸动植物检疫部门重点防范传入的家畜传染病之一。

1 病原

引起疯牛病的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Prusiner将其命名为Prion,即朊病毒。朊病毒除了能引起牛海绵状脑病以外,还能引起诸如人的库鲁病(Kuru)、克雅氏病(Creugfeldt-Jakob,CJD)、格-史氏综合症(Cerstmann-Straussler syndrOme,CSS)和致死性家族失眼病(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发生于动物的羊搔痒症(scraple)、貂的传染性脑病(transmissible minkencephalopathy TME)以及黑尾鹿与糜鹿的慢性消耗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等,统称为朊病毒病。

一般认为疯牛病病原因子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即朊病毒,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毒,而是一种蛋白质侵染颗粒(proteinaceous infectious particale),简称prion。在电镜下检查不到病毒粒子,但是可以检查出痒病相关纤维(Scrapie-Assoiated Fibrils,SAF),不形成包涵体。病原因子在pH2.1~10.5时,用2%~5%的次氨酸钠或90%的石炭酸经24h可被灭活;对紫外线、离子辐射、超声波、非离子型去污剂、蛋白酶等能使普通病毒灭活的理化因子具有较强的抗性;高温(134~138℃)30min不能完全使其灭活;SDS、尿素、苯酚之类蛋白质变性剂能使之灭活;37℃下200mL/L福尔马林处理18h或3.5mL/L福尔马林处理3个月不能使它完全灭活,室温下100~120mL/L的福尔马林中可存活28个月。病牛脑组织经常规福尔马林固定,不能使其完全灭活;疯牛病因子无免疫原性;机体感染后不发热,不发生炎症反应,不产生免疫应答。

BSE感染部位限定于牛的脑、颈部脊髓、脊髓末端及视网膜等组织。经口实验感染的牛在感染后6~18月回肠远端有感染性。除上述组织外,至今检查自然感染病牛的包括外周神经在内的40多种组织无感染性。

2 流行病学

BSE的潜伏期为2~8年,平均为4~5年,牛开始发病的年龄通常为3~5岁,最早在22个月,最大为17岁,2岁以下和6岁以上的牛很少发生。BSE朊病毒的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的宿主范围很广,如小白鼠、绵羊、山羊、猪、狨、猫、羚羊、金丝猴等动物皆可表现典型的海绵状脑病变,但BSE朊病毒不感染仓鼠和鸡。BSE的感染与性别、品种和遗传因素无关。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英国爆发疯牛病是高蛋白质补充饲料肉骨粉(MBM)被痒病朊病毒污染所致,因此肉骨粉是导致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MBM是从绵羊、牛、鸡的下水高温生产的。英国的绵羊饲养量大,与牛之比为3.75:1,且痒病患病率达0.2%,致使大量的痒病朊病毒进入化制厂。最近研究证实,BSE可能母源传播,主要发生于潜伏的晚期,但是概率低。

两位苏格兰神经生物学家最近指出,牛粪是传染病牛的另一渠道。研究人员发现,被染病牛的牛粪中带有疯牛病因子。他们认为,带有疯牛病的牛粪留在草地上,污染了草地,使后来在该草地上食草的牛染上疯牛病,这就是为什么在禁止使用动物内脏饲料多年后疯牛病依然没有绝迹和减少的原因。

许多科学家都坚信,疯牛病和最近出现的人类的新型克雅氏病(vCJD)存在着必然的联系。vCJD是人类的一种以神经病理损伤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年,早期主要临床症状是行为改变、感觉异常和共济失调。神经病理学检查与疯牛病症状和病理很类似。疯牛病如何传染给人的问题,无论是食用患病牛肉或牛肉制品如香肠等,或是使用化妆品,均受到广泛关注,人食用了被感染的牛肉后就会被传染上疯牛病。这一结果在英国得到证实,科学家们估计将会有比预料更多的人死于克雅氏病。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患牛体质下降、产奶量减少、体温偏高、心搏缓慢、呼吸频率增加,但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很多病牛食欲仍然良好。BSE患牛的神经症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精神上表现为恐惧、神经质、狂暴,具有攻击性;运动上表现为共济失调、站立困难、步态不稳、头部和肩部肌肉震颤、后肢伸展过度;感觉出现异常,如对声音、气味和触摸过度敏感。

剖检肉眼变化不明显,肝脏等实质器官未见异常。神经元核周围空泡的形成使神经组织呈海绵状,脑组织海绵状变性对疯牛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50%左右的神经元变性、消失,这是疯牛病的另一特征的病理变化。此外,还可见大脑出现淀粉样变化。电镜观察到BSE患牛病组织中出现了一种管丝状颗粒,其中心有一呈螺旋形大小为4~6nm的原纤维核,这种原纤维就是痒病相关纤维(Scrapie-Associated Fibrils,SAF)。

4 诊断

诊断BSE根据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脑电图以及免疫学检测等。根据临床症状难以确诊此病。脑电图诊断可用于此病的生前诊断,BSE感染牛可出现异常的脑电图是英国法定的诊断方法。对疑似牛进行剖检,采取其脑部组织按常规方法制作切片经HE染色后镜检,根据患牛脑干神经元空泡变化和海绵状变化的出现与否进行判定。目前已建立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有免疫印迹、组织印迹和CLISA等、0berdicck等(1994)应用特异血清,以Westcrn印迹检测朊病毒蛋白,样品在24h内即可诊断出结果。用电镜检查SAF也已成为一种常规检查方法,其不受组织自溶的影响,当中枢神经系统因自溶不适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时,SAF检查更具有诊断意义。

疯牛病的蔓延,迫使科学家尽早找到检测这一疾病的高灵敏的手段,世界上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已在这方面展开了竞赛。德国制药商伯林格·英格尔海姆公司、美国缅因州IDBXX实验室、加拿大卡普里恩制药公司、德国拜耳公司、美国马里兰州一家公司及瑞士科学家等都相继报道了BSE的检测方法。中国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上海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运用聚合酶式反应(PCR)检测牛的特异基因片断,以此鉴定肉骨粉中是否含有疯牛病病原体。这种方法特异性强,结果稳定,灵敏度达到0.1%,用该法已从5批进口肉骨粉中检测出疯牛病病原体。这对我国有效防范疯牛病的传入具有重要意义。

5 防制措施

由于目前对疯牛病了解不多,尚无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一旦发现疯牛病及痒病的羊、它们的后代以及与其有过紧密接触的羊,迅速扑杀,焚烧;停喂带有疯牛病和绵羊痒病病原的肉骨粉等蛋白饲料,切断其传播途径。
2001年1月以来,欧盟己开始实施禁用以牛肉和牛骨粉制成的动物饲料以及收购并销毁牛龄超过30个月的肉牛等两项应急措施。秘鲁政府也颁布禁令,禁止欧共体12个国家(英国、爱尔兰、法国、葡萄牙、瑞士、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的牛、羊及其衍生品进入秘鲁。法国为了防止疯牛病的继续扩散,对两岁半以上的牛进行疯牛病病毒检查。厄瓜多尔、美国、韩国、约旦、日本、伊朗、马其顿、俄罗斯、南斯拉夫联盟、委内瑞拉、阿根廷、波兰、挪威、芬兰等也在采取措施,停止从有疯牛病的国家进口牛肉、活牛以及牛肉制品,包括黄油、肉骨粉等,以防疯牛病的传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牛只存栏数⒈5亿头,年产牛肉600多万吨,牛奶700多万吨。疯牛病一旦传入我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对外贸易和人民身体健康。尽管我国目前尚未有关疯牛病病例的报道,但是仍十分重视疯牛病的研究和监控工作。自1990年开始,我国已禁止从疯牛病发病国家进口牲畜及牲畜产品;1992年就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1998年起,在我国青岛动检所成立了疯牛病的研究机构。2000年初,我国开始进行疯牛病的风险评估,并通过对进口牛及其后代、进口牛精液、胚胎所生牛等重点牛群的检测,也证明我国目前没有疯牛病。2001年2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疯牛病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尽管中国1983年,从英国进口的绵羊中曾出现与疯牛病类似的绵羊痒病症状,由于扑杀、焚烧及时,我国境内未再发现这种病状。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在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成立我国第一家疯牛病检测实验室。2001年起,我国开始停止从欧盟国家进口动物性饲料。疯牛病的防制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http://farm.00-net.com/yz/yn/3/2006-01-12/12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