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蚕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蚕豆潜叶蝇的防治方法

网友投稿  2010-06-17  互联网

危害蚕豆的潜叶蝇成虫体长2~3毫米,翅展5~7毫米,体暗灰色,外形酷似麻蝇,善飞。幼虫蛆状,长约3毫米,淡黄色。卵灰白色,多产在叶背叶缘组织内。幼虫孵化后即向内潜食叶肉形成隧道,老熟后在隧道末端化蛹。

  蚕豆被害初期似风害状,叶片轻微萎蔫,边缘向叶面微卷曲。随着危害程度的加重,叶片正面叶脉呈锈色,茎和叶肉中有零星不规则的细短锈色条纹,叶背面叶脉仍呈绿色。植株矮小,生长点枯死,花荚萎缩,脱落严重。部分大荚表皮有锈斑,荚皮增厚,豆粒小,似蚜虫危害状。危害严重时全株枯死,常被误诊为锈病、褐斑病或蚜虫危害。蚕豆开花结荚期受害最重,肥水条件差的田块易发生,有群集危害的特点。潜叶蝇对豌豆、莴苣、甘蓝等植物也有危害。

  化学防治应在成虫产卵盛期(田间见成虫群集飞动)或始见幼虫潜蛀时用2.5%敌杀死10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液、50%辛硫磷1000倍液喷雾。


http://farm.00-net.com/yz/teyang/can/2010-06-17/40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