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洁白的绒毛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油亮的光泽,触摸时手感比羊绒还要柔软。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优质的裘皮竟会出自“小白兔”身上,这是近日记者在丹徒区高桥镇农户家中看到的情景。该镇通过养殖扶贫走出一条新路,贫困村民从养殖獭兔中尝到了甜头,纷纷走上了富裕路。 记者在农户朱有武家的养殖场内看到,近两百只獭兔正在笼舍里啃着萝卜和菜叶,这些獭兔与普通的白兔区别很大,不仅个头大,而且绒毛紧密且细短,既不会飘散脱落,也没有任何异味。皮毛洁白如雪,没有一根杂毛,就像一只只白色的绒球,加之獭兔懒懒的憨态,十分有趣。
据高桥镇副镇长黄加林介绍,这种獭兔是从德国引进的新品种,不仅长得可爱,更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其优质的皮毛是制衣的高档原料,兔肉鲜美可供食用。黄加林声称,高桥镇是裘皮之乡,生产原料原来主要来自河北等地,运输不便且成本高。为了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镇领导从去年4月份起引进种兔300只,无偿提供给本镇的25户特困户饲养。两年内再由养殖户归还相应数量的种兔,以提供给其他贫困户养殖,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村民们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养殖獭兔比较方便,占地面积小,并可向空间发展以扩大规模,一对种兔一年可繁殖4次,每次可生小兔8至10只,一般3个月即可销售产生效益,每只獭兔的净收入可达40元左右。目前,首批养殖的特困户已产生效益,收入最高的已达1万多元。
养殖獭兔使养殖户尝到了甜头,他们以滚雪球的方法扩大养殖规模,其他贫困户及普通村民也纷纷加入养殖行列,现在的养殖户已近40家。目前,高桥镇通过镇农业服务中心不仅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还组织村民进行规模养殖,以便让獭兔养殖走上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