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兔技术 > 饲养管理 > 正文 返回 打印

提高獭兔皮质量的关键技术

网友投稿  2006-10-24  互联网

购买《獭兔养殖》VCD光盘请点击这里

  品种选育
  由于各兔场情况各异、规模不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定指导性选育方案,应该重点突出。根据不同性状的遗传相关性,我们最终确定了以自选自育为基础,少量引种为辅,体重体型、被毛密度长度和平整度“三结合”的简化选育指标。
  选种评分标准见表1:
  关于育种方案问题:育种包括两项具体工作:选种和选配,二者互为基础和前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生产中很多兔场在獭兔的选种配种中,仅看外表,不进行系统测定和记录。没有严格的选择差。也就是说,选种的随意性很大。高兴了多留几只,看哪只顺眼就留下哪只,这样是很盲目的。选种首先要有一个方案:
  第一,配种计划,谁与谁配。根据血统、年龄、被毛品质、体质类型和其它品质,制定选配方案。将兔群中的所有种兔分成三六九等,将一等的种兔作为核心育种群,将它们的后代作为留种的主要目标。在选种之前,有计划地将优秀基因进行重组,有意识地生产优秀个体。
  第二,阶段选种。选种是一个细致工作,不是一次成功的。要从出生到配种产仔乃至哺育三胎后代之间进行不断的观察,通过竞争,将那些优秀的个体挑选出来。选种起码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断乳;第二,三月龄;第三,初配;第四,有了后代之后。而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选种内容和重点。断乳阶段应将断乳窝重、断乳仔兔数、断乳成活率、断乳均匀性作为重点;三月龄时将体重、饲料消耗、被毛品质作为重点;五月龄将体重、被毛品质、性特征和抗病力作为重点;有后代后将哺育后代的能力作为重点。
  第三,选择差。选择差也就是选择的比例关系。在一个群体中,选择差越大,说明选种的力度越大,即将最优秀的个体选出来了。比如说,一个群体300只,三月龄的体重平均2千克,如果全部作为种用,这个群体的体重就是2千克。如果选择一半作为种用,即选择150只做种,那么被选种群的3月龄平均体重可能是2.25千克,如果将其中的25%作为种用,即选择75只做种,可能被选择的群体3月龄的平均体重就是2.35千克,如果将其中的10%留作种用,即选择30只作种,可能被选群体的3月龄体重是2.40千克,如果将其中的5%选择,即仅选择15只作为种用,可能被选择的15只兔的平均体重达到了2.5千克。这个例子很简单,就是优中选优,越选越优。好坏全留,永不优秀。
  第四,同条件比较。选种忌讳片面性和非公平竞争性。比如说,从两只3月龄的母兔中选择一只,仅仅看体重,A是2.4千克,B是2.5千克,可能很快下结论,B被选中。但这样未必就是最理想的选择。应该查看记录:A和B断乳时各为几只同胞,体重各多少;如果他们相同,这能说明问题。如果A断乳同胞数是5只,断乳体重是0.6千克,而B是8只,断乳体重是0.4千克,那么,三月龄的选择仅仅看体重就不公平。再如,同样在产后小兔断乳时从A、B两只母兔中选择一只。不仅要看产仔数、泌乳力、母性和断乳成活率和断乳窝重,更重要的是提前配种时,应该有计划地进行配种,使用同一只公兔配种,而且这一只公兔与两只母兔均没有血缘关系。
  第五,足够的数量。比如说,比较5只种公兔,仅仅看体重、体型、被毛不能完全说明问题,让它们同时配种,有足够的母兔,看后代表现。仅仅一胎的成绩不能说明问题,胎数越多,选种的准确性越大。
  饲料和营养
  饲料和营养是生产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笔者经验:统一营养标准,科学设计饲料配方,严格控制原料质量是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三关键”。在营养标准中,我们根据多年的实验研究,参考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制定了獭兔不同生理阶段营养推荐量;在配方设计时,根据不同地区饲料资源特点,为重点饲料厂和养兔户设计全价日粮配方;在原料质量控制方面,特别强调“三控制”:粗饲料的真菌毒素控制、豆类饲料的抗营养因子控制和有毒饲料(如棉粕、菜籽粕)的用量控制,以保证獭兔生产的安全性。在此提醒大家,在没有配方设计技术和原料控制及购买能力的兔场,最好使用信誉度较高的商品饲料。这样比自己配料经济上可能更合算,效果更好。
  繁殖技术
  繁殖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的兔场的繁殖率高,但成活率很低,而有的兔场繁殖率和成活率均较低。我们分析了以上两种情况的原因,第一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小规模家庭兔场,受胎率和产仔数均很高,但问题在于繁殖胎数控制不利和每胎留仔兔数量过多,造成繁殖得越多,死亡得越多;第二种情况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兔场和新上养殖场,缺乏管理经验。尤其是夏季高温造成公兔睾丸受到损伤,导致秋季和初冬配种受胎率低。据此,我们针对本地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年产胎数控制6胎以内、胎留仔数控制(一般控制在7只以内,根据每只母兔的母性和泌乳能力确定育仔数)和夏季公兔饲养环境的温度控制,即“三控制”关键技术,取得较好效果。
  疾病防治
  疾病是一些兔场的难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疾病的控制不利,主要精力放在治疗上,没有抓住预防这一关键环节。对此,我们制定了加强卫生管理、抓好疾病预防和控制主要疾病的“三步曲”综合防病方案:
  加强卫生管理
  主要是饲料卫生、饮水卫生、笼具卫生、环境卫生和人员卫生。
  关于清粪问题:是否越勤越好?有的兔场7天清一次粪,结果不清粪不发病,一清粪,就闹病,原因在于拿着扫帚乱划拉,使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了整个兔舍。清粪不在于次数多少,更要讲究清粪的技巧,要杜绝污染。
  关于消毒问题:是否越勤越好?有的兔场一天消毒1~2次,结果越消毒疾病越严重。为什么?每次消毒都对家兔是一种应激,一般化学药物的气味会对鼻腔粘膜造成刺激,导致鼻炎发生。消毒要消到点上:踏板、料槽、饮水器、产箱、垫草等,即家兔的生活小环境对其健康影响最大。
  鼻炎发生与通风有直接关系,与湿度高度相关。高湿和通风不良是发生传染性鼻炎的两大诱因。
  我国几个集约化兔场倒闭的主要原因是皮肤真菌病,关键是没有解决好湿度问题。
  人员卫生消毒不要走形式。手、脚、头是重点,从紫外线灯前走一下不解决任何问题。
  贯彻“以防为主”
  笔者认为,兔场要重视防病,淡化治病,树立“防病不见病,见病不治病”的理念。在搞好饲养管理的前提下,主要抓好主动免疫和药物预防两个环节。简化免疫程序,一般兔场仅注射一种疫苗——兔瘟疫苗;规模兔场,注射2~3种疫苗,即另外注射巴氏-波氏二联苗(仅注射巴氏杆菌疫苗基本无效)、魏氏梭菌疫苗;对于没有疫苗控制的疾病,采取药物预防,首先推荐无公害的生物药物。尤其在预防腹泻病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控制主要疾病
  将兔瘟、球虫病、腹泻病列为主要控制对象。这三种疾病得到控制,家兔50%以上的死亡率即可避免。
  以上是怎样生产出好兔子的关键技术环节。但是真正产生好兔皮还需要两个环节:屠宰时间和兔皮保管。根据獭兔被毛生长规律,以5-6月龄屠宰最适宜,过早和过晚均影响皮张质量,此外要科学保管皮张。

http://farm.00-net.com/yz/teyang/tu/2/2006-10-24/14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