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养蛇技术 > 正文 返回 打印

人工驯养蛇类品种的提纯复壮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5-30  互联网

一、蛇类品种退化原因

1、环境条件。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使蛇原有优良性状和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的表现,生产能力下降,甚至无生产。这是蛇类人工驯养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环境条件包括:⑴栖息地:pH值(酸碱度)改变过大。四周分布的森林,植被不同;水质改变;温、湿度改变;养殖方式改变等。⑵应激过大:四周喧闹,不安静;人员往来过多过杂;运输、捕捉刺激过大;过度玩弄蛇类等。⑶食物结构改变:野生蛇类分布野外时,捕食食物种类与养殖场投放食物不同类,改变过大;养殖场引种后改变食物。⑷管理措施不到位,满足不了蛇类生长需求。

2、近亲繁殖。由于近亲交配繁殖,导致后代生产能力、生活能力和繁殖能力下降。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建立档案管理;运时分群分批进行。

二、建立核心种群重点饲养

由本品种优良蛇类组成。要求:体形大,身均匀,生产速度快(蜕皮次数多,不少于6次/年),活动敏捷,食性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包括体内外寄生虫)无任何内外损伤,繁殖能力强,捕食能力好、排毒较多。组成核心种群后,要专人饲养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发现有疾病,受伤的立即淘汰出核心群,做好原始记录并归档保存。

三、核心群的后代选育

1、初选。在1-2日龄内,凡体重为初孵出时3-5倍,生长发育良好,捕食能力强,活动灵敏,无伤病的为合格。

2、复选。在6-9日龄内,凡体重有明显增加,身体健康,强化活动灵敏,无伤病者为合格。

3、筛选。首次交配、繁殖并产卵(仔)后2-3月,符合核心种群要求条件的,即可确定选入核心种群,归群饲养。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淘汰进入商品群。

http://farm.00-net.com/yz/teyang/she/2010-05-30/35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