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机插秧特点
1、机械性能更佳。六十年代的插秧机是针对洗根秧苗的特点研制的,机插时,秧爪不能控制自如,影响了栽插的均匀度,勾秧率、伤秧率高,栽插质量不高,不能适应水稻生产的要求。现在推广的PF455S手扶式插秧机,P600,RR6高速插秧机,都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水稻生产实际,优化设计,开发生产出来的,具有机械的可靠性、适应性、稳定性,作业性能、作业质量和作业速度大大提高,完全满足现代农艺要求。
2、育秧方式有重大改进。过去的机插秧,采用的是常规育秧,大苗洗根移栽,标准化程度低,费工耗时,操作繁琐,始终未能摆脱手工插秧的技术模式。现在推广的新型机插秧技术,在总结吸收国外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塑料软盘育秧,中小苗带土移栽,秧本比达1:100,大量节省了秧田。育秧所用秧盘为平底,播种量、播种深度易于掌握,育秧更为安全。机插秧播种用工少,工效高,育秧成本大大降低,更加适应于将来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目前配套推广的全自动育秧流水线操作简便、播种均匀、秧苗质量好、作业效率极高,已成为机插秧推广强有效的助推动力。
3、技术指标易于定量控制。新型插秧机对基本苗、栽插深度等技术指标可以量化调节,真正实现了扩行降苗浅栽。如PF-455S插秧机,每幅120cm,固定为4行,行距为30cm。株距可调节为11.7、12、14.6cm。每亩栽插密度分别为1.4、1.6、1.8万穴。通过调节横向、纵向送秧机构,每穴苗数调整在3-5苗,从而把每亩基本苗控制在5-8万。生产上一直难以控制的基本苗得以大幅度下降,真正实现了“小群体、壮个体”,为实现水稻群体质量栽培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的插秧机还配备了液压仿形装置,可以随大田表面上下起伏,不断调整机体状态,保持机体平衡和栽插深度一致,极大地提高了栽插质量。加之秧苗带土栽插,植伤小,缓苗期较短,发苗早,发苗快。
4、节本增收显著。新型机插秧秧本比为1:100,是抛秧(1:30)的三分之一,是常规手栽秧(1:6-7)十五分之一,大大节省了秧池,相应节省了灌溉用水。每亩基本苗降至5-8万,用种量下降三分之一。秧盘、营养土、地膜都减少了一半,用工也相应减少。据初步估算,机插秧较抛秧每亩节本增收50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5、适应于劳动力的转移。新型机插秧节工、节本、节省秧池,配套以自动育秧流水线,非常适宜于工厂化、集约化、专业化、商品化育秧,适宜于产业化经营。目前,机插秧专业户从育秧到机插秧,每亩大田收费60-100元。而一家一户的育秧抛栽,农户在种子、秧盘、营养土、肥料、农药、水等物资和育秧、抛栽方面的成本费用,每亩总在150-200元以上。农户节约了成本费用,节省了秧池,腾出了时间、精力。水稻机插秧推广将商品化育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真正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
6、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独生子女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越少。随着土地流转机制的不断完善,一家一户的农村联产承包将渐渐变成少数农机大户承包经营,工厂化、专业化、集约化育秧,大规模机械化插秧将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再一次推动水稻栽培方式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