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疾病 > 正文 返回 打印

控制仔猪腹泻要多方出击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7-12  互联网

养猪生产中,断奶仔猪腹泻的问题相当普遍,也令养殖户深感头痛。断奶仔猪腹泻率在20%~30%。一般情况下,断奶后3天~5天的腹泻率为0.6%;而8天~13天腹泻更加严重,腹泻率达32%左右。该病造成的死亡率可达10%~20%,即使病愈,其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推迟出栏时间,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要很好地控制仔猪腹泻,必须多方出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 

  断奶仔猪腹泻的起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 

  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大肠杆菌通过菌毛/黏附素(细菌表面头发样结构)黏附/定居肠上皮细胞,并产生肠毒素,后者使水和电解液大量流入肠内,从而引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粘附素和肠毒素的某几种组合更多地与新生仔猪腹泻相关,而这些毒力因子的组合可因地区不同而异。 

  缺铁性腹泻由于妊娠母猪对无机盐胎儿的“胎盘屏障”作用限制了母体铁质向胎儿的传递,致使初生仔猪体内储铁量不足,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储量约50克左右,而仔猪的快速生长每天需要7克左右,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克铁,故易造成缺铁。铁是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又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成分,因而缺铁时往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一级危害,还会造成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腹泻甚至死亡的二级危害。 

  仔猪补料诱导性腹泻 

  (1)饲料抗原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哺乳仔猪母奶提供抗体维持其免疫功能。断奶后,母体抗体停止供应,而仔猪自身主动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日粮抗原导致仔猪免疫高敏感性,容易感染病原菌,引起腹泻发生。 

  (2)胃酸分泌不足,部分饲料无法消化。由于仔猪在出生后4周内胃酸分泌很少,即使到12周,其胃酸分泌量也难以补偿饲料对仔猪胃内环境的缓冲效应。所以,28日龄断奶体重约7公斤的仔猪每天分泌20毫升胃酸,这些胃酸只能消化仔猪日采食量的一半多,而其余无法消化吸收的饲料便成为仔猪消化道的负担,激发腹泻。 

  (3)日粮PH值过高,病原菌大量繁殖。日粮PH值过高,导致仔猪体内酸度下降,为各种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梭菌等)提供适宜的自下而上的繁殖环境(PH=6.0~8.0),有害菌群大量繁殖,诱使仔猪减少,大量水分被重新吸入肠道内排出,进而导致仔猪下痢脱水,甚至死亡。 

  断奶应激导致仔猪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断奶是畜体环境和营养等各外界因素在短时间内发生突然变化的综合体,日粮同原来的流体变为固体颗粒型,作为主要能源的乳脂为各物淀粉所取代,易消化的乳蛋白为不易消化的植物蛋白所取代(多以大豆蛋白为主),所有这些应激因素均对仔猪生理等各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仔猪采食量突然降低,肠壁发生损伤,这为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繁殖,为腹泻等消化紊乱病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尤其是环境应激,如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增加25%~30%,湿度过高也会增加腹泻的次数。 

  饲喂方式不当,如过度限饲或过度饲喂均会引起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肠道发生的免疫反应仔猪断奶后即切断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来源,但由于主动免疫,尤其是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完全有效地建立起来,IgA+B细胞占主要地位要在4周龄时才能达到成年猪水平,而IgM+细胞要到3月龄~4月龄才达到成年猪水平。一旦开始饲喂含有大量植物蛋白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断奶仔猪就会发生肠道免疫反应,出现腹泻现象。 

  研究表明,在引起仔猪腹泻的诸多因素中,原发性因素并不是大肠杆菌,而是由于断奶过程中的应激(尤其是采食了大量的植物蛋白这类的抗原)影响肠道和黏膜免疫系统的改变,小肠绒毛变短,微生态平衡打破。造成了肠道的损伤,使胃肠酶水平和吸收能力下降。新生仔猪肠道有一种“记忆”细胞,它能识别抗原并与之反应,当断奶仔猪接触到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植物蛋白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以消除抗原的危害。但是,当断奶仔猪长期接触这些日粮中的抗原,日粮的抗原物质达到一定量或作用时间后,仔猪就会产生免疫耐受力,从此对这种抗原不再反应。在仔猪没有适应日粮中的抗原或者肠道未产生免疫耐力之前,这种日粮仍会引起仔猪腹泻。 

  仔猪腹泻病的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导致仔猪腹泻的最常见因素是大肠杆菌病、低血糖症、传染性胃肠炎(TGE)、梭菌性肠炎(CE)、球虫病和轮状病毒性肠炎(RE),这六种疾病是断奶前仔猪腹泻病的主要病因。此外,不常发生的某些病症,其主要症状为腹泻的还有类圆线虫侵袭、猪痢疾(SD)、猪丹毒和沙门氏菌病;伪狂犬病(PR)和弓形虫病也能引起仔猪腹泻,但腹泻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散播速度判断暴发性腹泻并迅速传播的病症常与病毒感染有关。隐性发生、缓慢传播、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腹泻症的多见于细菌性疾病或寄生虫病。 

  根据发病日龄判断根据猪首次发生腹泻的日龄可大致判断出病因。出生后第1天或第2天发生的腹泻可能是由大肠杆菌、低血糖或梭菌性肠炎引起的;球虫性腹泻最早发生于5日龄~7日龄;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猪痢疾、沙门氏菌病和猪丹毒引起的腹泻常发生在1周龄以后。大肠杆菌和无乳症引起的腹泻除见于生后头几天,也常见于3周龄的仔猪。各种日龄的仔猪发生急性严重腹泻是地方流行性传染性胃肠炎和伪狂犬病的典型特征。无明显发病时间并可感染各种日龄仔猪的不太严重的腹泻可能是由大肠杆菌病和轮状病毒性肠炎引起的。 

  根据剖检结果判断剖检发生腹泻的猪,应重点检查三个部位:一是检查肠系膜内的乳糜管,其内有无脂肪可反映出疾病能否引起绒毛萎缩和降低小肠的吸收能力。传染性胃肠炎的突出变化是乳糜管内没有脂肪,这种现象在轮状病毒性肠炎则不一定见到,而大肠杆菌病则不影响肠道吸收脂肪的能力。二是检查肠的浆膜面是否变红(梭菌感染)或透明(传染性胃肠炎)。三是检查黏膜面是否有出血点或明显的出血(梭菌性肠炎、沙门氏菌病)和纤维性坏死性膜,膜可能为固膜性的(球虫病、慢性梭菌性肠炎)或出血性的(急性梭菌性肠炎、猪痢疾)。 

  控制仔猪腹泻的途径 

  营养途径 

  (1)选择优质饲料原料。猪乳是高度可消化养分的优良来源。按干物质计,猪乳中含脂肪45%、乳糖25%、蛋白28%,其余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绝大部分断奶日粮含脂肪太低(常低于10%),含碳水化合物(淀粉)较高,以及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质。猪乳与断奶日粮养分上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断奶仔猪尤其是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中添加血浆蛋白粉(含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下痢发病率,并提高21日龄仔猪体重;在断奶日粮中应该添加丰富的乳产品,如乳清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优质鱼粉等。逐渐增加豆粕等植物蛋白饲料的比例,有利于断奶后的平稳过渡。 

  (2)早期补料。养猪生产者都知道,要想培育出最好的仔猪,必须使用最好的仔猪颗粒料,早期补饲。因为用好的仔猪料补饲不仅会影响断奶阶段,而且通过其后效作用影响猪的整个一生。研究表明,在仔猪出生5天~7天开始补料,可影响断奶仔猪对蛋白质的反应,使免疫系统产生免疫耐受力,促进胃肠道的发育,减少肠道对日粮蛋白的过敏反应。但调龄断奶的仔猪如果采食补料过少,反而会降低免疫能力,使断奶后的反应更加严重;而对于4周龄~5周龄断奶的仔猪进行高质量的补料,对保证其断奶后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具有明显的效果。专家建议,5周龄仔猪断奶前需补饲优质饲料600克以上,才能建立起免疫耐受力。因此,抓好断奶前补料可以预防腹泻的发生。 

  (3)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 

  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着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因为蛋白质是主要抗原物质,降低蛋白质水平,可减轻肠道的免疫反应和腹泻程度。近期国外营养学者研究表明,5公斤~10公斤和10公斤~20公斤仔猪粗蛋白水平以20%~21%和18%~19%为佳,但必须提高几种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和适宜比例。这样,既可以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的腹泻。 

  (4)饲喂添加剂。添加有机酸:由于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其胃底腺不发达,缺乏产生足够的胃酸能力。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维持。这样分泌的胃酸不足会造成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因此,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胃对鱼粉、豆粕等非乳蛋白不能很好地消化,造成小肠内细菌增殖,肠道功能紊乱,腹泻脱水。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1%的柠檬酸可降低胃内的PH值,保持一定的酸度,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从而改善仔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酶制剂:在日粮中添加稳定性、特异性的外源消化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对仔猪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它可以弥补断奶后仔猪体内酶的分泌不足,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 

  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中分离培养得出的有益菌种,在肠道内繁殖成优质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从而减少仔猪腹泻,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利于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 

  高锌:在日粮中添加高锌可以提高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并能有效地预防腹泻的发生。试验证明,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000毫克~3000毫克能有效减少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 

  抗生素:抗生素可促进生长和改善饲料转化率已被广大养殖户所接受。在补料和开食料中添加抗生素,既可控制病原微生物增殖,又可加速肠道免疫耐受过程,从而减轻肠道损伤,预防腹泻的发生。目前用于防止仔猪腹泻的抗生素主要有:金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锌、喹乙醇等。 

  管理途径 

  (1)饲料不要突变,断奶后采取乳猪料再喂10天~15天,到第8天以后,逐步适应新饲料。减少仔猪腹泻。 

  (2)控制日采食量,仔猪断奶时,由于离开母乳,营养发生变化,仔猪产生不饱感,采食量增加比较快,加之消化系统不完善,过饱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断奶期间按正常采食量的80%喂饲较好,过渡3天后,达到正常采食量,可降低仔猪腹泻。 

  (3)保持适宜的温度,仔猪应保持20℃~22℃温度,可避免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腹泻。 

  (4)保持适宜的湿度,将仔猪舍的湿度维持在65%~75%。 

  (5)定期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加强仔猪舍通风。 

  (6)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 

  分阶段饲养管理 

  (1)第一个多发期,仔猪黄痢阶段,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1日龄~6日龄多发,以拉黄白色或黄色稀便为特征,且同窝仔猪发病率高达90%以上,在寒冬和早春多发病。分析原因:①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储备有限;②初生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胃内排空时间较短;③仔猪本身没有保护免疫机能,抗病、抗微生物入侵能力弱;加之猪舍内污染严重,阴冷潮湿,气候变化频繁,吃乳不足而易致病。 

  (2)第二个多发期,仔猪白痢阶段,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仔猪阶段,以排乳白色糊状或浆状粪便为特征,一窝内发病率可达50%,对仔猪的体质和生长速度影响严重。分析原因: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加之诱食开料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其次为寒冷、保温差、湿度大和自体抵抗力低是主要诱因。 

  (3)第三个多发期,即断奶仔猪腹泻,断奶期仔猪综合应激过强促使发病,主要包括断奶应激、营养应激、环境应激及管理条件的变化不适度,致使仔猪抵抗力下降,生长受阻,2天~10天内腹泻,死亡率再出现一个高峰期,腹泻仔猪最终因脱水而死亡,病死率达40%。 

  针对各阶段仔猪腹泻的防控措施,仔猪各阶段出现的腹泻主要与其自身特殊的生理特性、母猪体质、、外界气候、舍内小气候及环境污染、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关,因此防控仔猪腹泻应采用综合措施。①提高青年母猪的免疫力,注意饲料营养的平衡,保证母猪的健康和适度体况,从而保证仔猪从初乳中获得某种特定的抗体,实际生产中也可将老母猪与青年母猪混养;②做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免疫和护理工作,在母猪产前40天、15天各接种一次大肠杆菌苗(K88、K99、987P三价菌苗),产前30天、15天接种一次红痢菌苗,产前三天、产后三天各注射一次长效土霉素10毫升/头次;母猪进产房前对猪舍、床栏、猪体彻底消毒、灭菌、清洁,产房内提前预热,所产仔猪尽早吸吮初乳。③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仔猪寄养工作,以平衡窝仔猪数,同时注意提高母猪泌乳量,做好舍内保温工作。④母猪产后当天的护理:胎衣全部排出后,强效阿莫西林0.2毫升/公斤体重肌肉注射,预防产后感染,两天后给仔猪补铁补硒,以防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缺铁引发腹泻,7日龄、21日龄长效土霉素进行保健注射,10日龄复补铁硒。⑤尽早给仔猪做补水补料的调教、适应和旺食阶段的管理;把好断奶关,减少各种应激,同时做好适度限饲工作,在日粮中添加柠檬酸或口服干酵母片,饮水中加口服补液盐数日,以防腹泻,促生长。
 


http://farm.00-net.com/yz/zhu/11/2009-07-12/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