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杂67(水稻) |
|
网友投稿 2008-12-29 互联网 |
|
基本情况 我们利用低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与自选的优质籼粳交后代株系G67(Copslo17/毫格老//新秀299)测配,选育出了优质、高产、高抗相结合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杂67。
特征特性 培杂67参加广东省两系杂交稻联鉴,产量为6.84t/hm2,与对照汕优63持平;1996年和1997年参加省杂交稻联合区试,产量分别为6.29和6.08t/hm2,与对照相比表现为减产不显著及刚达显著。1997年参加国家"863"中试,在华南早稻区试产量为6.99t/hm2,晚稻区试为6.55t/hm2,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不显著和显著。1995年开始陆续在广东省的阳江、清远、梅州等部分县市进行了试种示范,产量一般在6.75t/hm2左右,与当地推广种平产或显著增产,由于该组合米质较优,深受农户欢迎。1996~1999年在新兴县连续4a7造试种1300多hm2,产量7.05~7.50t/hm2,其中高产的达9.78t/hm2。1998年晚季在广宁县种植,平均单产为7.56t/hm2,1999年在龙川县示范种植40hm2,平均产量为7.25t/hm2,均比当地推广种显著增产。培杂67推广面积迅速扩大,至1999年底己累计推广种植6606.7hm2。
培杂67属感温型中迟熟组合,熟期与汕优63相当,早季全生育期129d,晚季118d。株高110cm,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分蘖力较弱,叶片硬直,叶色青秀,抗寒性较强,后期熟色好。每穗总粒数160~20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19g,早造米质外观一级。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比94%),中感白叶枯病(全群抗性比7级),大田种植表现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轻微。一般肥力田块产量可达6.75t/hm2,高肥田可达9.5t/hm2以上。
培育者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地区及技术 栽培技术要点:a)种子消毒与打破体眠期。培杂系列组合均具有一定的休眠期,培杂67也不例外,特别是春制晚用的新种,最好用强氯精浸种消毒和打破休眠,使出苗整齐一致,杜绝种子带病。b)培杂67分蘖力稍弱,千粒重小,要发挥其高产潜力,栽培时宜施足基肥,早追肥。创高产苗架要在保证其原有大穗的基础上增加有效穗数,需插足基本苗90万~120万/hm2,还必须培育壮秧,早施肥,促蘖早发。c)够苗后多露轻晒,控制高峰苗数,适施中期肥(穗粒肥),在晚季低温条件下,后期叶片易早衰,要保持田间的湿润。在早季种植植株稍偏高,高肥水平条件下种植时须防倒伏,适时适量喷施矮壮素有良好效果。
d)晚季翻秋栽培秧龄不宜太长,以18~2Od为宜,以防早穗影响产量。应加强纹枯病、稻飞虱、稻曲病和黑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制种技术要点:培矮64S具有花时集中、柱头外露率高等优点,但其柱头小,柱头活力下降快,颖花开放时间短,张颖角度小,对"九二0"特钝感等特点,给制种高产带来一定困难。父本G67千粒重小,穗大粒多,分蘖力较弱,花粉量大,穴开花历期长,对"九二0"反应一般。因此,提出以下几点技术措施。
两系杂交稻制种既要求有一个最佳抽穗扬花期,同时还要一个最佳安全幼穗分化期,以保证母本安全不育。应结合各地气候条件以及历年制种经验,确定两个安全期,并合理安排父母本的播差期。在海南春制,培矮64S一般要求在4月底5月初始穗,故母本应在2月10~15日播种,I期父本比母本提早10~13d播种,II期父本提早5~7d播种。在广东省中夏季制种,父母本播差期也基本同海南制种。
培矮64S籽粒小,分蘖力虽强但成穗率较低,柱头生命力下降快,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密植、增加基本苗数来提高制种产量,一般大田用种量为25~3Okg/hm2。父本由于分蘖力较差,要求疏播,培育带蘖壮秧,每穴插3~4苗。父本植株高大,穗大粒多,花粉量足,可适当扩大行比,以2:14左右为宜。
培矮64S属耐肥品种,宜施足基肥。每公顷可用碳铵450kg,磷粉375kg作基肥,插后3~4d施第1次追肥,插后8~10d施第2次追肥:幼穗分化II期前后追施穗肥,幼穗分化V~VI期重施割叶保花肥。父本偏施1~2次肥,并加强水的管理,攻好苗架,保证有足够的花粉量和较长的花时。父本分蘖力较差,要求培育壮秧,早攻肥促分蘖,保证有效穗数。
培矮64S对"九二0"特钝感,用好"九二0"是夺取制种高产关键环节。一般用"九二0"330g/hm2,在抽穗3%~5%时连续3d喷施。在喷施时结合喷施k2HP04等生长调节剂,以提早母本花时和提高柱头生命力与结实率。
|
|
http://farm.00-net.com/zz/liangyou/shuidao/1/2008-12-29/454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