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病原体为猪囊尾蚴或称猪囊虫,其成虫是有钩绦虫或称猪带绦虫,寄生于人的小肠,虫体大,长达2-7米,头节呈球形或略似方形,有4个吸盘,在头节顶端有一个顶突,顶突上有两排小钩。节片很多,约900个左右。未成熟的节片长度小于宽度,成熟节片近似正方形,孕卵节片的长度大于宽度。从人粪中排出的孕卵节片常常是数节连在一起。孕卵节片内的子宫每侧有7-12个主侧支。幼虫――猪囊尾蚴寄生在猪肌肉里,特别是活动性较大的肌肉。虫体为一个长约1厘米的椭圆形无色半透明包囊,内含囊液,囊壁的一侧有一个乳白色的结节,内含一个由囊壁向内嵌入的头节。通常在咬肌、心肌、舌肌和肋间肌、腰肌。臂三头肌及股四肌等处最为多见,严重时可见于眼球和脑内。囊虫包埋在肌纤维间,如散在的豆粒,故常称猪囊虫的肉为“豆猪肉”或“米猪肉”。囊尾蚴在猪肉中的数量,可由数个到成千上万个。甚至多到无法计算。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内,其孕卵节片随人的粪便单独地或数节相连地排出体外。世片自行收缩压挤出或破裂排出大量的卵。虫卵随着被污染的饲料而被猪吞食,胚膜在胃和小肠内被消化液消化,幼虫借助自身体表所具有的六个小钩,钻入肠壁小血管,随血液散布到全身肌肉,在肌纤维间发育成猪囊虫。猪囊虫在宿主体内可生活3-10年,个别的可达15-17年。人吃了带有猪囊虫而未煮熟的猪肉时,囊虫的包囊在胃肠内被溶解,翻出头节,并以头节的小钩和吸盘固着于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约经2-3个月又可随粪便排出孕卵节片或虫卵。有钩绦虫在人体内可生活25年以上,每月随粪排出节片达200个,每个节片平均含虫卵4万个,一个患者,一条绦虫便可使大量虫卵散布于土壤、草地、菜园等处,感染许多猪。如果人食进虫卵,或患绦虫病人小肠内的孕卵片因小肠的逆蠕动而进入胃,游离的虫卵在胃液的作用下,卵膜被消化,逸出的六钩蚴进入肠壁血管及血流散布到各组织内发育成囊尾蚴,这时人就成为中间宿主。寄生人体内的囊尾蚴多寄生于脑、眼及皮下组织等部位,可能给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以华北、东北、西南等地区发生较多。
诊断猪感染少量的猪囊尾蚴时,不呈明显的变化。成熟的猪囊尾蚴的致病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寄生部位,寄生在脑时可能引起神经机能的某种障碍;寄生在猪肉中时,一般不表现明显的致病作用。大量寄生的初期,常在一个短时期内引起寄生部位的肌肉发生疼痛、跛行和食欲不振等,但不久即消失。在肉品检验过程中,常在外观体满腰肥的猪只中发现严重感染的病例。幼猪被大量寄生时,可能造成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寄生于眼结膜下组织或舌部表层时,可见寄生处呈现豆状肿胀。生前检查眼睑和舌部,查看有无因猪囊尾蚴引起的豆状肿胀。触摸到舌部有稍硬的豆状结节时,可作为生前诊断的依据。一般只有在宰后检验时才能确诊。宰后检验咬肌、腰肌、心肌、骨骼肌看是否有乳白色椭圆形或圆形包囊。包囊内有半透明的液体,囊壁上有一白色结节。镜检时,可见猪囊虫头节上有4个吸盘,两排小钩。钙化后的囊虫,包囊中呈现大小不同的黄白色颗粒。
防治防制猪囊尾蚴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有钩绦虫和猪囊尾蚴病对人的危害性很大,是人的一种相当严重的绦虫病。另外,有囊尾蚴的猪肉,不能供食用,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这类病应着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1.人患绦虫病时,必须驱虫。驱虫后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必须严格处理。
2.做到人有厕所,猪有圈。在北方主要是改造连茅圈,防止猪食人粪而感染囊虫。
3.严格实行食品的卫生检查,对有猪囊虫的肉要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检验条例处理。防止人感染猪带绦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