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猪冬春季节易发疾病的防治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7-13  互联网

    本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以1-4月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本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常在寒冷、气候多变及阴雨季节发生,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可诱发本病。 

  症状和病变初期急性发病时,与猪瘟相似,需结合其它检查综合判断,典型症状是持续下痢,呈慢性经过,部分仔猪还有肺炎症状。病变:急性病例常休克死亡,肢体末梢淤血呈紫色,全身呈败血症变化――浆粘膜出血。慢性病例常见大肠粘膜有典型的坏死和溃疡,或粘膜呈弥漫性坏死;肠壁变厚,失去弹性;肝有小点坏死。 

  诊断和防治急性病例可从实质器官分离出病原菌确诊,慢性病例应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本病以预防为主,注意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常发区1月龄以上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用弱毒菌苗免疫注射,按说明接种。发病后可选用痢特灵、磺胺药每日2次,连续给药3~5天。并对圈舍彻底清扫、消毒。 

  猪气喘病 

  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慢性呼吸道病。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南方猪和进口猪在北方饲养极易发病。寒冷、潮湿、气候变化时发生较高,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对本病影响很大。本病多由呼吸道感染,新发病猪群的怀孕母猪死亡率较高,老病群中仔猪死亡较多,有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时死亡率更高。该病可使病猪的生长减慢约12%,饲料利用率降低20%。 

  症状和病变新发病猪群表现呼吸困难,腹式呼吸,不爱动,死亡率高,病猪不发烧;急性型多见于新发猪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采食减少,呼吸次数可达每分钟120次,张口喘气,口、鼻流泡沫,呈犬坐姿势,可因窒息死亡,耐过猪转为慢性型。慢性病猪表现消瘦、毛焦、生长发育停止;弓背干咳、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咽下为止;清晨喂猪和驱赶运动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有时连续一二十次,咳嗽时站立不动;后期出现呼吸困难、次数增加,发生气喘,病猪消瘦衰弱。特征病变是两侧肺尖源。水疱皮、水疱液传染性最强,病愈猪带毒可达150天以上。 

  3.直接接触及间接接触方式均可传播,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未损伤的粘膜、皮肤等处感染而发病,空气也是重要传播媒介,病毒可随风传播50~100公里之外,呈远距离和跳跃式的暴发。 

  症状和病变病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达41℃以上,食欲减少或废绝,表现蹄冠、蹄叉和蹄趾部先肿胀、苍白,接着形成水泡,水泡内有透明或混浊的淡黄色液体,水泡破裂后留下红色的溃烂面,唇、舌、齿龈、上颚、鼻镜、乳头也常发生水泡和溃烂,大量流涎。病猪跛行,有的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站立困难。小猪死亡后剖检可见心肌表面的淡黄色斑纹与心肌的红色相间成虎斑状,心内、外膜出血。口蹄疫对成年猪的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妊娠母猪可发生流产。仔猪尤其是哺乳期仔猪被感染后出现水疱症状不明显,但因发生心肌炎和胃肠炎,可在短期内迅速死亡。 

  诊断和防治猪口蹄疫临床特征与猪水疱病、猪水泡性口炎、猪水泡疹极为相似,应采取病料送化验室进行确诊。根据症状和病变易于诊断(有条件时可做中和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 

  预防原则是“早、快、严、小”。“早”为早教育、早普查、早发现:“快”为快动手、快扑杀、快消毒、快免疫:“严”为严格执行防疫措施:“小”为疫点划小,损失最小。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措施。发病时立即上报、确定诊断,划定疫区和疫点,进行严格的封锁、消毒,及对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对疫点和疫区周围的易感动物立即进行疫苗注射。可用2%或4%的火碱水、10%石灰水,或用百毒杀、次氯酸钠严格、彻底全面消毒。当疫情扑灭后,疫区与周围地区的畜群应坚持注射疫苗2~3年。 

  疫苗与免疫使用血清型相符合的猪口蹄疫疫苗进行免疫。注射免疫时间为;母猪在分娩前一个半月(主要为保护出生仔猪),公猪每年9及12月份,仔猪出生后30―40日龄,肥育猪100日龄再加强一次。 

   


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09-07-13/17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