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猪病防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基层兽医如何防治温和型猪瘟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6-29  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养殖户对猪瘟危害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猪瘟疫苗的使用,使典型猪瘟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出现了该病发病率低、死亡率低、临床症状不明显、剖检变化不典型的新特点,即温和型猪瘟,又称非典型猪瘟,为准确诊断该病增加厂困难。基层兽医又缺乏高新技术和仪器设备,往往容易误诊,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1 温和型猪瘟发生的原因

    1.1 病死猪的流动性大 猪发病后不能及时做到隔离,消毒,甚至有不少养殖户将病死猪低价出售,贩卖病死猪肉,使病原扩散。

    1.2 疫苗问题 疫苗生产质量不合格,冻干疫苗密封不佳而失真空,运输保存不当,超过有效期等导致棉衣效果不佳,猪瘟兔化弱毒真空冻干苗应在低温条件下运输和保存,稀释后立即使用,并在两个小时内用完。

    1.3 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间隔时间过长,有的养殖户在仔猪出生后至出栏仅接种一次疫苗;疫苗接种过早或过迟,弱毒苗都会被机体部分甚至完全中和,不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制定免疫程序要依据当地疫情,猪群的免疫状态等实际情况,最好结合抗体水平监测,确定免疫接种的最佳时间。

    1.4 免疫剂量不足 免疫剂量不足导致产生的抗体不足以抵抗感染。猪瘟兔化弱毒苗不论猪品种、年龄、体重和性别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4头份。但在调查中有近50%的养殖户不知注射多少剂量。

    1.5 疫苗接种方法不正确 兽医一般对某一村养殖户采取集中免疫,计算当日免疫头数后,一次性稀释疫苗,逐户免疫,并且不更换针头,造成疫苗效力可能降低或受到污染,针头带毒传播。

    1.6 滥用抗菌药物 猪瘟弱毒苗注射前后一周内应禁用能产生免疫抑制的磺胺类、呋喃类等抗菌药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 温和型猪瘟诊断要点及方法

    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季节,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症状出现反复。临床症状主要是:高烧、不食、背部毛根或腹下肢内侧有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剖检主要变化为:肾脏有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脾脏有出血点,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硝酸诊断猪瘟:采取病死猪淋巴结或内脏(肾脏或盲肠)150克,捣碎,加酒精100毫升,浸泡20分钟,过滤液置平底磁盘内,自然干燥,沿磁盘边缘加浓硝酸数滴。如出现棕红色反应为阳性,出现淡黄色为阴性。

    3 温和型猪瘟的防制

    温和型猪瘟已经对养猪业构成威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防制该病的根本措施为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工作,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认真正确做好免疫接种,杜绝病原微生物扩散。

    3.1 发病时的处理

    3.1.1 隔离封锁:一旦发生温和型猪瘟应立即隔离病猪,封锁疫区,并对畜舍及其周围进行大规模彻底消毒。

    3.1.2 紧急接种:对健康猪群或假定健康猪群(体温正常,尚未出现症状)接种猪瘟兔化弱毒苗每头4头份。

    3.2 治疗

    3.2.1 早期可对病猪用猪瘟高免血清进行注射,疗效较好。也可用猪瘟疫苗大剂量(30~50头份)肌注。

    3.2.2 肌肉注射黄芪多糖0.1毫升/千克体重或口服左旋咪唑,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2.3 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抗生素可选用氟苯尼考、长效土霉素、喹诺酮类药物,解热可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注射液。

    另外注射维生素C、维生素K,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和防止小血管损伤出血。

    3.3 中药治疗 大青叶、黄芩、黄柏、连翘、鱼腥草、生石膏、知母、桂枝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煎汁灌服,有助于病猪康复。


http://farm.00-net.com/yz/zhu/10/2009-06-29/1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