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许昌县陈曹乡出现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与猪弓形虫混合感染的病例,经综合防治,很快控制了病情。
1 流行情况
9月下旬,许昌县陈曹乡某村从我市某猪场引进长大种母猪32头,长大种公猪1头。体重为80kg左右。运回后第二天部分猪出现发热,40℃~42℃,食欲减退或废绝,怀疑为运猪引起的应激反映,对出现症状猪注射了青霉素、链霉素和氨基比林缓解症状。猪退烧后,开始进食。但停药后,病猪又继续高烧,并且发病猪群在逐渐扩大。截止发病第5天,发病猪已扩大到近20头。
2 临床症状
病猪高烧不退,体温普遍高达40℃~42℃,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被毛倒立,粪便前期干燥,后期拉稀;呼吸困难,气喘,咳嗽。体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非常明显。耳尖、四肢内侧皮肤发绀,伴有紫红色斑块和出血点。部分病猪跛行,后肢麻痹,犬坐,有的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病死8头,病死率达到24%。
3 病理剖检
病猪下腹部和四肢皮下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上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胸腔、腹腔和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出血点;肺高度水肿,间质充满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黏液性泡沫;肝肿大变性,质地坚实,呈灰红色,有散在灰黄色小坏死灶;脾肿大变软,有出血点;肾脏灰黄,有出血点。
3 实验室诊断
3.1 血液压片 取病猪耳尖新鲜血一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油镜暗视野下观察,发现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有多种形态的闪光虫体,呈球形、椭圆、或杆状,有的虫体还会变换形态,由杆状变为椭圆或球形或哑铃形,并且虫体在不断上下、左右旋转、翻滚。
3.2 血液涂片染色 取耳静脉血液涂片,自然干燥,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有多种形态的紫红色虫体。瑞氏染色镜检,可见有多种形态的蓝紫色虫体,多数红细胞变形,呈不规则的星芒状、锯齿状,变形红细胞超过55%。
3.3 虫体检查 取肝脏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肝细胞内有数个卵圆形虫体,胞浆呈紫红色,接近钝圆端有一空泡。肺脏和腹腔渗出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发现有新月形或桔瓣形虫体,一端稍尖,另一端钝圆,胞头呈浅蓝色,核呈深蓝紫色,偏于钝圆一端。取肺及肺门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稀释过虑,以每分钟500转,离心3分钟,取沉渣涂片,姬姆萨染色后镜检,结果发现同上述一样的虫体。
4 防治措施
4.1 治疗
4.1.1 首日不同部位深部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和九一四A,长效土霉素1ml/10kg,两日一次。
4.1.2 九一四A0.25ml/kg,每天注射一次。
4.1.3 复方氨基比林10ml/头,10%Vc5ml,/头,肌注。
经连续治疗7天后,大部分猪康复,12天后部分重症猪康复。
4.2 预防
4.2.1 种猪调运前,应做好健康检查,禁止病猪和可疑病猪外调。对调运种猪注射抗应激药物,防止或减小应激反应。
4.2.2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疾病蔓延。
4.2.3 猪弓形体病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极易误诊,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综合诊断,尽快确诊。
4.2.4 附红细胞体病常混合感染,伴发多种疾病,因此在治疗上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