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养前准备池塘清整: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二、苗种投施泥鳅苗下塘时间一般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为1500-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放养密度为60-80尾/平方米。在苗种放养前要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三、饲养管理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要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施用。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苗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后期培育阶段: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具体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泥鳅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泥鳅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四、日常管理调节水质:经常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病害: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防害防逃: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五、病害防治气泡病:发现病情后,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用0.7ppm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防治。赤鳍病:用1ppm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