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养殖技术 > 水产养殖 > 养虾技术 > 繁殖育苗 > 正文 返回 打印

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殖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6-30  互联网

    一、亲虾雌雄鉴别与比例

    雄虾个体较大,螯足粗壮,螯足两端外侧有一明亮的红色软疣,腹部狭小,生殖孔开口于第5对步足基部;雌虾螯足较小,无软疣或软疣颜色较浅,腹部膨大,生殖孔开口于第3对步足基部。雌雄比例为(2~3)∶1或5∶2。

    二、繁殖方式

    1.人工增殖 本方式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池塘。池塘中投放亲虾后,亲虾繁殖、苗种培育、养成等均在原池塘进行。

    (1)池塘准备 每年7~8月份在亲虾投放前15天,应做好对池塘进行常规清塘、消毒、除野、种植水生植物以及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等工作。池塘消毒一周后开始施肥,每亩施发酵畜粪200~300千克做基肥,以培养水质。同时进水,进入池塘的水经60目筛绢网过滤,水深保持1米以上。由于螯虾在下雨后和晚上具有极强的攀爬逃离的习性,故沿池塘四周要设置防逃设施。

    (2)亲虾投放和培育 7~12月份为克氏原螯虾交配繁殖季节,待繁殖池水中清池药物药性消失后,可投放亲虾,每亩投放亲虾18~20千克或500尾。亲虾投放后再排水,排水要缓慢,最终水深保持在0.5米左右。工正常情况下,亲虾交配后开始掘穴。雌虾产卵、抱卵以及受精卵孵化等过程多在地下的洞穴中完成。10月下旬后根据亲虾和池塘的具体情况,向池塘中缓缓加水,让水刚好淹没亲虾栖息的洞穴。在亲虾放养后的前3个月进行少量的投喂,饵料主要是黄豆饼等动、植物性饵料均可。整个冬季除了投放水草和适量施肥外,不再投任何饵料。施肥的目的是培养大量的浮游生物,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之间,以保证亲虾及其繁殖的仔、幼虾有足够的自然饵料。

    (3)日常管理当发现池塘中有大量繁殖的幼虾后,使用地笼网把已孵山幼体的大虾捕起。整个冬季水深应保持0.6米以上,如气温降低到4℃以下,要提高水深,至少在1米以上。翌年3月上旬,当水温回升到10℃以上时,虾会离开原穴居的洞穴,出来活动与摄食。此时更需要加强管理,并开始投喂饵料,同时再次收捕大虾。捕捞工具使用地笼网,每日傍晚将装有诱饵的地笼网放入池塘中,每隔约3小时收虾1次,尤其是夏天气温较高,要勤收勤放地笼网,因虾在笼中时间过久会闷死。当水温达到18℃以上时,幼虾开始活动,必须加强投饵。刚开始投喂的饵料为煮熟的小杂鱼,搅碎后沿池塘四周均匀泼洒。5月中旬起,以生的小杂鱼和豆饼各半的比例进行投喂。6月上旬,转入养成管理工作。

    2.半人工繁殖

    (1)育苗池准备 挑选或新挖土池1口,要求水面长40~50米、宽6~7米,土池坡度1∶5或做成阶梯形。四周建造高50~60厘米防逃设施。在土池上立竹架或钢棚架,用于高温季节设置遮阳网。池塘水深保持1米。

    (2)亲虾放养与培育 根据各地亲虾来源及池塘水面大小有两个放养时间:①人工繁殖土池面积较大,如2亩,亲虾投放时间一般在3~4月份。每亩投放亲虾60~80千克。②土池水面较小,仅有240~350平方米,投放亲虾时间为7月上旬。每亩投放亲虾36~40千克。

    投放亲虾后,应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时加注新水,每天定时启动增氧机增氧。同时加强投饵,每天投喂1次,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8%。亲虾投喂新鲜的水草(如水葫芦)、豆饼、麸皮、杂鱼、螺蚌肉、屠宰的下脚料等。每15天换水1次,每20天泼生石灰水1次,浓度为3~5克/立方米,保持水质相对稳定。通过精心管理,使亲虾顺利完成交配、掘穴、产卵、抱卵、孵化过程。7月份为亲虾交配、产卵的高峰期。在水温22~28℃条件下,受精卵经40~70天孵化成幼体。孵化出的幼体附于母体腹部游泳足上,完成幼体生长发育为仔虾的过程。仔虾能离开母体时,体长大约有9~10毫米,其形状几乎与成虾一样,它已能主动摄食,营独立生活。在24~28℃的水温条件下,幼体发育阶段约需12~15日。8月中、下旬开始用虾笼捕捞雄虾。9月份,当池中有幼虾出现时,一方面要抓紧捕捉繁殖完毕的雌虾;另一方面在加强对幼虾投喂的同时,把幼虾分期分批捕捞出池。用本方法育苗,每亩土池可出虾苗100万尾左右。

    3.全人工繁殖

    (1)产卵池 用室内水泥池作产卵池,水深0.6~0.8米,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以40~50平方米为宜。水泥池底部设置数量较多的人工巢穴,几乎密布整个池底,同时移植少量的沉水植物和水葫芦。水泥池配有充气设备(增氧机)。

    (2)亲虾投放密度 每年7~8月份挑选亲虾入池,投放密度40尾/平方米左右,如育苗条件好和管理能力又强的,亲虾可多投些。雌雄比例为2∶1。

    (3)投饵 每天投喂饵料1次,饵料主要是活水丝蚓、蚯蚓、螺蚌肉、鱼肉及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此外,还需要定期投些水葫芦、水花生、菹草等。

    (4)水质调节 为了保持良好水质,应定时加注新水,且晚上启动增氧机以防止缺氧。如果水源等条件较好,可采用微流水的方式调节水质。进排水流速由阀门控制。

    (5)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 对产卵池采取控制光照、水质等系列措施,诱导亲虾在产卵池中完成进巢、交配、产卵、抱卵。雌虾产出的受精卵粘附在自己的腹足上,产卵24小时后,将抱卵虾带水小心地转移到孵化池(水泥池)。待幼体孵化出膜后,向池中投喂人工培育的单胞藻和轮虫,活饵不足时也可用蛋黄等代用饵料,或在换水时加入内有丰富浮游生物的水。幼体发育到仔虾阶段会离开母体,这时用手抄网捞掉大虾,然后再分期分批捕捞仔虾出池。用本方法育苗一般出苗率可达到1.2万~1.6万尾/立方米水体。

    三、苗种培育

    1.土池培育

    (1)培育池 培育池面积视生产规模而定,从几十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均可,以1000~2500平方米为佳。池型为长方形,底部平坦,淤泥少。水深一般保持0.8~1米。出水口一端设1个(1.4~2)米×(1.4~2)米×0.5米的收苗槽。修建好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放养幼虾前,对培育池要用常规方法消毒、除野,施有机肥,培育天然生物饵料:移植和投放一定数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植物。把沉水性植物成堆放在池底,每堆10千克左右,每亩放20堆。漂浮性植物可用毛竹固定在池角或池边。

    (2)幼虾放养 放养密度为20万尾/亩左右。放养时间要选择晴天早晨或傍晚;幼虾放于浅水水草区,放苗动作要快且安全。

    (3)饲料投喂虾苗培育期根据水色适时追施肥料,同时要人工投喂饵料,进行强化培育。放养后第1周泼洒豆浆,每天3~4次;第2周起投喂混合饲料,以小杂鱼、螺蚌肉、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搭配由小麦、玉米、水草等粉碎混合加工成的植物性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沿池边多点投喂,日投喂量为每万尾幼虾苗0.3~0.4千克;后期日投喂量为虾苗体重的12%~15%。

    (4)水质控制 培育虾苗期间,要保持水质清新,每7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为原池水的20%~30%。每15~20天泼洒生石灰1次,浓度为3~5克/立方米,以增加水中钙的含量,起池水调节作用。

    (5)出池 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虾苗已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起捕出池,作为成虾养殖苗种。

    2.水泥池培育

    (1)水泥培育池 是专用于苗种培育生产的水泥池。池的结构、换水方式及苗种收集等在设计上都有要求。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新建池在使用前要浸泡20天以上以去除碱性;旧池在放幼虾前要用漂白粉消毒。同土池一样要移植和投放漂浮性及沉水性水生植物,将这些沉水性植物捆绑成束,每束1~2千克,每3平方米摆放一束。漂浮性植物均匀地固定于水面。池中还可设置一些水平或垂直网片、竹筒、瓦片等,以作幼虾栖息、蜕壳及隐蔽的场所。

    (2)幼虾放养 幼虾放养密度根据池条件而定,微流水式的培育池,每平方可放养幼虾800~1000尾:采用增氧机式的培育池,每平方可放养500~1000尾。

    (4)饲料投喂 基本上同土池,但由于在水泥池中幼虾培育密度高,在饲料投喂上更要精心细致。每天分3~4次,向池中投喂浮游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饵料。前期,日投饵料量为每万尾幼虾0.20~0.30千克,白天投饵量占全日投喂量的40%,晚上占60%。中后期按培育池中总存虾体重的6%~10%投喂。

    (5)水质控制 如不是采用微流水育苗的,一般白天换水25%,晚上也换水25%,全日或间隔性开增氧机充气增氧;如有加温设备,水温应控制为26~28℃,保证水温要相对稳定,水温日变化幅度不得超过3℃。

    (6)虾苗出池 幼虾经过20天左右的精心培育,已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出池,转移到成虾池养成。
 


http://farm.00-net.com/yz/sc/xia/8/2009-06-30/32285.html